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資料中心 | 國際標準 | 國際認證 | 案例探討 | 全球新聞
在全球能源消耗日益成長及環境保護意識提升的時代背景下,資料中心作為支撐現代網際網路與資訊服務的基礎設施,其能源效率問題備受矚目。為了幫助業界量化並改善資料中心的能源使用狀況,綠色網格聯盟(THE GREEN GRID)於2007年提出了「能源使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簡稱PUE)這一標準。本文將從多個面向出發,為對標準不甚熟悉的讀者介紹 PUE 的誕生背景、歷史演進、最新版本的核心特色、分級與認證機制,以及 PUE 與其他相關指標(WUE 與 CUE)的具體比較,並探討標準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隨著網際網路應用普及、雲端運算與大數據分析技術高速發展,資料中心的規模與數量均呈現爆炸性增長。相對地,資料中心龐大的能源消耗、由冷卻、供電、通訊及其他輔助設施所引起的能耗損失,也使得節能降耗成為企業與政府部門關注的重要議題。PUE 作為衡量資料中心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不僅成為企業內部管理節能措施的依據,同時也成為業界與市場溝通環保成果的展示工具。
THE GREEN GRID(綠色網格聯盟)成立於2007年,是一個由資料中心業界、技術供應商、政策制定者、設計師與學術單位組成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致力於推動資訊技術與資料中心能源資源效率的提升,透過制定統一的計量標準與最佳實踐指南,促進全球資料中心在能源管理、冷卻效能及綠色運營方面達到更高水平。THE GREEN GRID 不僅提出了 PUE 指標,還持續發展其他輔助指標,如水資源使用效率(WUE)、碳使用效率(CUE)、基礎設施使用效率(IUE)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資料中心綠色評估體系。
在2007年前後,隨著全球對能源效率及碳排放議題的重視逐漸提升,業界發現許多資料中心在設計與運營上存在大量非 IT 設備能耗浪費的現象。為了量化這種現象,THE GREEN GRID 提出了 PUE 的概念,其基本定義為:
PUE 是一個簡單的比值,用來評估資料中心使用能源的效率。它的計算公式如下:
PUE = 資料中心總能耗 ÷ IT 設備能耗
例如,若一個資料中心的總設施能耗是 1000 千瓦(kW),而 IT 設備能耗是 500 千瓦,則 PUE = 1000 / 500 = 2.0。這表示有一半的能源用於支持設施而非 IT 運算。若能將 PUE 降低到 1.5,則效率顯著提升。
PUE 的數值越低,代表資料中心的能源效率越高,因為這表示較少的能源被浪費在非 IT 設備上。理想情況下,PUE 應接近 1.0,意味著幾乎所有能源都直接用於 IT 設備,而不是冷卻或電力損失。但這是幻想中的理想狀態,所有進入資料中心的能源都應用於驅動 IT 設備;但實際上,冷卻系統、照明、電源轉換等輔助設施也需消耗能量,因此 PUE 數值均大於 1,數值越接近 1,代表能源利用效率越高。當時,許多資料中心的 PUE 數值高達 2.5 甚至更高,促使業界開始反思並積極改善非 IT 部分的能耗損失。
PUE 已成為全球資料中心產業的標準指標,因為它能幫助運營商:
THE GREEN GRID 的文件中提到,PUE 是「終端使用者用來提升資料中心運營能源效率的指標」。透過廣泛採用,PUE 讓不同資料中心之間的效率比較成為可能。
PUE 的測量方式取決於資料中心的類型和運營商的需求。THE GREEN GRID 定義了三個測量等級:
假設一個專用資料中心(僅用於 IT 運算)的總設施能耗在公用事業電表處測得為 1200 千瓦,IT 設備能耗在 PDU 輸出端測得為 800 千瓦。則:
PUE=1200800=1.5\text{PUE} = \frac{1200}{800} = 1.5PUE=8001200=1.5
這表示每 1.5 千瓦的總能耗中,有 1 千瓦用於 IT 設備,0.5 千瓦用於冷卻和電力配送。
在混合使用建築中(如資料中心與辦公室共用電力),測量更具挑戰性。需要分離資料中心的能耗。例如,若總建築能耗為 2000 千瓦,其中資料中心佔 1000 千瓦,IT 設備能耗為 600 千瓦,則:
PUE=1000600=1.67\text{PUE} = \frac{1000}{600} = 1.67PUE=6001000=1.67
文件中的 圖 1(PUE 計算概念圖)展示了一個資料中心,標示出總設施能耗和 IT 設備能耗的來源,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區分這些數據。
為了讓 PUE 數據具有可比性,THE GREEN GRID 提供了報告指南。運營商應:
一致的報告方式能避免誤解。例如,若兩個資料中心都報告 PUE 為 1.8,但一個使用 L1 每月測量,另一個使用 L3 連續測量,兩者的數據精確度差異會影響比較結果。
網路上搜尋的資料千奇百怪,一直搞不懂那麼多種POE版本的演進怎麼都寫的不一樣,趁著要寫這篇文章做了一次完整的檢驗,大概理解POE一直沒有所謂的版本,雖然 PUE 沒有正式的版本號,但它的定義和應用方法在過去十幾年中經歷了多次更新和標準化。以下是 PUE 發展的關鍵階段:
目前,業界普遍採用的 PUE 標準版本可參考 ISO/IEC 30134-2:2016,該標準在 2011 年更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以下幾個核心特色:
最新標準強調,計算 PUE 時必須明確劃定資料中心的控制區域,排除與資料中心運營無直接關聯的能耗。例如,在混合用途建築中,只應計入專屬於資料中心的能耗數據,而辦公、走廊、公共區域的能耗則需排除在外。這樣可以確保 PUE 數值更精確地反映資料中心本身的能源效率。
根據資料中心現有的測量儀表與監控系統,不同層級的測量方法對應不同的準確度與數據更新頻率:
最新版本要求資料中心在對外報告 PUE 數據時,必須依據統一的命名規則,包括測量等級、數據采集頻率及平均時段等。例如,報告可能標示為「1.75 PUE L2,每日數據平均」,以便讓讀者明確了解數據的來源與計算方式。
部分 PUE(Partial PUE,pPUE)用於評估資料中心內特定區域或模組的能源效率。當無法完整測量整個資料中心時,pPUE 可作為輔助指標,幫助管理者瞭解局部設備或冷卻系統的能耗狀況。這對於容器化資料中心或模組化建築具有特殊意義。
實際計算案例
在無法測量整個資料中心的情況下(例如租賃空間),可以使用 Partial PUE(pPUE)。pPUE 只計算某個特定區域的能效。例如,若你租用建築的一部分,總設施能耗為 300 千瓦,IT 設備能耗為 200 千瓦,則:
這有助於在有限條件下評估效率,但無法取代完整的 PUE。
為了更公平地比較使用不同能源來源的資料中心,最新標準引入了來源能源加權(Source Energy Weighting)。不同能源(如電力、天然氣、燃油等)具有不同的轉換效率,透過加權後,可以將各種能源數據換算成統一單位,從而得出更具可比性的 PUE 數值。
最新標準還鼓勵運營者對資料中心進行持續監控,並通過統計分析(如均值、標準差、動態範圍等)評估 PUE 隨 IT 負載變化的可伸縮性(Scalability)。這有助於及時發現能源利用過程中的異常波動,從而針對性地改進設施設計與運營策略。
PUE Scalability 評估資料中心在 IT 負載變化時的能效表現。理想情況下,當 IT 設備用電減少,總能耗也應按比例下降。例如,若 IT 負載從 1000 千瓦降到 500 千瓦,總能耗應從 1500 千瓦降到 750 千瓦,保持 PUE 為 1.5。然而,許多資料中心的基礎設施能耗(如冷卻)不會隨之減少,導致 PUE 上升。
最新標準不僅聚焦於 PUE 本身,還強調與 WUE(資料中心水資源使用效率)、CUE(資料中心碳使用效率)等指標的綜合應用。透過多指標結合,可以從能源、水資源與碳排放三個角度全方位評估資料中心的綠色運營水平。
這是早期 The Green Grid的 PUE 等級表,DCiE其實就是PUE的分子分母相反的倒數。
等級 | PUE 數值範圍 | 對應的 DCiE 值(逆向指標) |
---|---|---|
白金級 | <1.25 | >0.8 |
黃金級 | 1.25~1.43 | 0.7~0.8 |
銀級 | 1.43~1.67 | 0.6~0.7 |
銅級 | 1.67~2.0 | 0.5~0.6 |
尚可級 | 2.0~2.5 | 0.4~0.5 |
不佳 | >2.5 | <0.4 |
這些劃分標準通常是依據實際案例和企業自身經驗來設定,作為評估資料中心能效狀況的參考。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資料中心的 PUE 小於 1.25,通常會被認為是非常高效的,屬於「白金級」,而 PUE 數值越高,則代表非 IT 部分的能耗佔比較大,能源利用效率較差。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分級只是參考值,不同企業或評估機構可能會有略微不同的標準,但大致趨勢是一致的。
一個常見的問題是:資料中心能否獲得 PUE 的正式認證?答案是,THE GREEN GRID 並不直接提供 PUE 認證,而是提供了一個自助式的報告工具(可在官方網站註冊使用)。運營商可以提交 PUE 測量結果,並獲得 THE GREEN GRID 的認可或註冊資格。
具體來說:
因此,雖然無法獲得「PUE 認證」這樣的官方證書,運營商仍可通過標準化報告展示其能效表現,並獲得業界認可。
除了 PUE (能源使用效率) 之外, The Green Grid 還提出了另外兩個重要的資料中心永續性指標: WUE (用水效率) 與 CUE (碳使用效率)。 這三個指標共同構成了 資料中心永續性指標體系, 從不同角度衡量資料中心的環境影響。 以下將詳細介紹 PUE、WUE、CUE 的具體比較:
指標 | PUE (能源使用效率)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 WUE (用水效率) Water Usage Effectiveness | CUE (碳使用效率) Carbon Usage Effectiveness |
---|---|---|---|
完整名稱 | 能源使用效率 | 用水效率 | 碳使用效率 |
衡量範疇 | 資料中心的能源效率, 主要關注資料中心能源消耗的比例, 以及能源利用效率。 | 資料中心的用水效率, 主要關注資料中心用水量的比例, 以及水資源利用效率。 | 資料中心的碳排放效率, 主要關注資料中心碳排放量的比例, 以及碳排放管理效率。 |
計算公式 | PUE = 資料中心總耗電量 / IT 設備耗電量 | WUE = 資料中心年總用水量 / IT 設備耗電量 | CUE = 資料中心總碳排放量 / IT 設備耗電量 |
數值意義 | PUE 值越低, 能源效率越高。 理想值趨近於 1.0。 代表資料中心每單位 IT 設備耗電量所需要消耗的總電量越低, 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 WUE 值越低, 用水效率越高。 理想值趨近於 0。 代表資料中心每單位 IT 設備耗電量所需要消耗的總用水量越低, 水資源利用效率越高。 | CUE 值越低, 碳排放效率越高。 理想值趨近於 0。 代表資料中心每單位 IT 設備耗電量所產生的總碳排放量越低, 碳排放管理效率越高。 |
主要影響因素 | 冷卻系統效率: 冷卻系統是資料中心基礎設施耗能的主要部分, 高效的冷卻系統可以顯著降低 PUE 值。 電力系統效率: 電力供應與轉換過程中的損耗也會影響 PUE 值, 採用高效能電力設備與優化電力管理可以提升 PUE 值。 IT 設備效率: IT 設備本身的能源效率也會影響 PUE 值, 採用高效能伺服器與儲存設備可以間接降低 PUE 值。 資料中心設計與營運: 合理的資料中心設計與精細化的營運管理, 也能有效降低 PUE 值。 | 冷卻技術選擇: 不同冷卻技術的用水量差異很大, 例如氣冷式冷卻用水量較低, 水冷式冷卻用水量較高。 氣候條件: 氣候炎熱乾燥地區的資料中心, 蒸發式冷卻用水量較高。 水資源回收與再利用: 水資源回收與再利用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資料中心的總用水量。 資料中心設計與營運: 合理的資料中心設計與精細化的營運管理, 也能有效降低 WUE 值。 | 電力來源結構: 不同電力來源的碳排放強度差異很大, 例如再生能源碳排放強度較低, 燃煤發電碳排放強度較高。 能源效率: 資料中心能源效率越高 (PUE 值越低), 碳排放量相對越低。 碳抵換與碳捕獲技術: 採用碳抵換或碳捕獲技術可以抵消資料中心的碳排放量。 資料中心選址: 資料中心選址在再生能源豐富地區, 或靠近碳排放較低的電網, 可以降低 CUE 值。 |
彼此關係 | PUE、WUE、CUE 三個指標相互關聯, 共同構成資料中心永續性評估體系。 提升 PUE 值通常也有助於降低 WUE 與 CUE 值, 但不同指標的優化策略有所差異。 PUE 是基礎指標, WUE 與 CUE 是進階指標。 | PUE、WUE、CUE 三個指標相互關聯, 共同構成資料中心永續性評估體系。 降低 WUE 值通常也有助於降低 CUE 值, 但不同指標的優化策略有所差異。 WUE 是進階指標, 需與 PUE 共同評估資料中心永續性。 | PUE、WUE、CUE 三個指標相互關聯, 共同構成資料中心永續性評估體系。 降低 CUE 值需要綜合考慮能源效率、電力來源、以及碳抵換等因素。 CUE 是最高層次的永續性指標, 需與 PUE 與 WUE 共同評估資料中心環境影響。 |
適用對象 | 資料中心業者、能源管理人員、IT 設備採購人員、資料中心設計師、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以及關注資料中心能源效率的公眾。 | 資料中心業者、水資源管理人員、設施管理人員、資料中心設計師、政府部門、環保組織、以及關注資料中心水資源消耗的公眾。 | 資料中心業者、永續發展管理人員、企業社會責任部門、政府部門、環保組織、投資機構、以及關注資料中心碳排放與氣候變遷影響的公眾。 |
簡而言之 | 衡量資料中心電力使用效率的指標, 數值越低越好。 | 衡量資料中心水資源使用效率的指標, 數值越低越好。 | 衡量資料中心碳排放效率的指標, 數值越低越好。 |
表格重點整理說明:
雖然 PUE、WUE 與 CUE 分別聚焦於能源、水資源與碳排放三個方面,但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聯動關係。一般而言,當資料中心通過技術優化降低 PUE 時,通常也會減少冷卻系統的能耗與用水量,從而對 WUE 與 CUE 產生正面影響。不過,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總結來說,單一指標往往難以反映資料中心全貌,業界提倡綜合運用多項指標,以便在實現高效運營的同時兼顧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ISO/IEC 30134-1:2016 — Part 1: Overview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
ISO/IEC 30134-2:2016 — Part 2: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PUE)
ISO/IEC 30134-3:2016 — Part 3: Renewable Energy Factor (REF)
ISO/IEC 30134-4:2017 — Part 4: IT Equipment Energy Efficiency for Servers (ITEEsv)
ISO/IEC 30134-5:2017 — Part 5: IT Equipment Utilization for Servers (ITEUsv)
ISO/IEC 30134-6:2021 — Part 6: Energy Reuse Factor (ERF)
ISO/IEC 30134-7:2023 — Part 7: Cooling Efficiency Ratio (CER)
ISO/IEC 30134-8:2022 — Part 8: Carbon Usage Effectiveness (CUE)
ISO/IEC 30134-9:2022 — Part 9: Water Usage Effectiveness (WUE)
儘管 PUE 及其相關指標在推動資料中心能源管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以下挑戰:
面對上述挑戰,業界普遍認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著重於:
從2007年 THE GREEN GRID 首次提出 PUE 概念以來,該指標已成為衡量資料中心能源效率的重要標準。隨著技術進步與實際運營經驗的積累,PUE 及其相關指標(WUE、CUE 等)不斷得到完善與國際認證,並逐步推動資料中心在能源管理、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等方面實現突破。儘管現階段 PUE 在數據收集、標準化報告及跨設施比較上仍存在挑戰,但通過引入分級測量、來源能源加權、持續監控與多指標綜合評估等措施,未來資料中心將能更精確地掌握自身運營狀況,並在全球節能降碳的浪潮中展現更強競爭力。
綜合來看,PUE 既是一項技術指標,也是推動資料中心綠色運營的重要工具;而 WUE 與 CUE 則為評估資料中心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提供了補充。面對未來,唯有持續創新、智能監控、標準統一與多指標協同運作,才能實現資料中心運營效率、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的全面提升。
PUE(能源使用效率)是指資料中心總能耗與 IT 設備能耗之比。理想值為1,表示所有進入資料中心的能量均用於 IT 設備;實際數值通常大於1。
PUE = 資料中心總能耗 ÷ IT 設備能耗。其中總能耗包括冷卻、照明、電源分配等輔助設施的能耗。
THE GREEN GRID 是一個由業界專家與相關單位組成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推動資料中心與網際網路技術的能源效率提升,並提出了 PUE 及其他綠色評估指標。
PUE 最早由 THE GREEN GRID 於2007年提出,當時旨在量化資料中心中非 IT 部分的能耗損失。
是的,依據 THE GREEN GRID 的標準,資料中心可通過符合規範的測量與報告流程獲得相應的 PUE 認證,如「Registered」或「Certified」等級。
L1 代表基礎級,通常每月采集數據;L2 為中級,要求每日或每小時采集;L3 為先進級,要求連續監控,數據采集間隔不超過15分鐘。
WUE(水資源使用效率)衡量每消耗一單位 IT 能耗所需的水資源;CUE(碳使用效率)則衡量每消耗一單位 IT 能耗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三者分別從能源、水資源與碳排放角度評估資料中心效率。一般而言,降低 PUE 有助於減少水與能源消耗,從而間接改善 WUE 與 CUE,但不同冷卻技術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折衷效果。
最新版本明確了測量邊界、分級監控、標準化報告、來源能源加權、部分 PUE 應用及持續監控統計等多個方面,確保數據準確與全球一致性。
未來 PUE 標準將可能與其他綜合指標(如 IUE、AMLC、TUE 等)協同應用,同時結合 AI 與大數據技術實現實時監控,並進一步推動標準國際化與透明化,從而更全面地反映資料中心的綠色運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