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在熱氣蒸騰的新加坡,一座「垂直叢林」般的資料中心能逆天而行,變成冷卻魔法的代表?這是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STT GDC)的傑作,位於新加坡市中心。這裡夏天氣溫常超32°C,濕度80%以上,但STT用光伏玻璃、海水淡化冷卻和AI技術,把這座亞洲首座Tier IV垂直資料中心變成綠色奇蹟。今天,我們要帶你走進這個真實案例,看它怎麼在熱帶城市生存,還會聊PUE(能源使用效率)和ISO/IEC 30134-2的應用。這篇專欄塞滿技術細節,版面厚實,全程真實可查,準備好感受熱帶冷卻魔法了嗎?
為什麼選新加坡?熱帶的挑戰與機遇
STT GDC選在新加坡建這座垂直資料中心,有真實考量:
市場需求:新加坡是亞洲金融和科技樞紐,雲服務和數據需求暴增。
空間限制:土地稀缺,傳統橫向資料中心蓋不起,只能往上疊。
能源挑戰:熱帶氣候全年高溫,傳統風冷耗電驚人,電費貴得嚇人。
地理優勢:靠海,能用海水冷卻,光伏發電潛力大。
STT說,這座資料中心是「熱帶城市的未來解法」,目標是效率和永續。
建築奇觀:三大亮點
這座垂直資料中心像叢林高塔,靠三個奇觀運轉,全有官方支持:
亞洲首座Tier IV垂直數據中心
什麼是:Tier IV是最高可靠性標準,冗餘系統達99.995%可用性,垂直設計疊26層。
細節:每層放機櫃,總面積超3萬平方公尺,支援高密度運算如AI和5G。
優勢:比橫向設計省地70%,熱帶城市也能塞下大數據。
成效:單塔功率密度達100kW/機櫃,傳統風冷僅20-30kW。
外牆光伏玻璃幕牆
原理:外牆用光伏玻璃,吸收陽光發電,供資料中心用。
細節:玻璃覆蓋80%外牆,年發電量約200萬千瓦時,占總用電10%-15%。
加成:玻璃隔熱,減室內熱負荷,冷卻耗電少20%。
成效:自產綠電,減碳數千噸,熱帶陽光變優勢。
海水淡化冷卻系統
怎麼做:從新加坡海域抽海水,淡化後冷卻伺服器,熱水排回海。
細節:淡化用逆滲透技術,去鹽後水溫保持18-20°C,流經熱交換器散熱。
優勢:比風冷省70%冷卻電,海水取之不盡。
環境影響:排回海水溫升不到2°C,對海洋影響小。
STT稱這三招讓熱帶資料中心有了「冷卻魔法」。
創新設計:兩大亮點
除了建築奇觀,還有兩個創新設計:
高空廢熱回收:供給低樓層辦公區
原理:高層伺服器廢熱收集,轉成熱水,供低層辦公區暖氣和熱水。
細節:熱泵提熱水溫到50-60°C,管道連通26層,年供熱量約500萬千瓦時。
成效:廢熱再用,省電10%-15%,減碳數千噸。
應用:低層辦公區免開空調,熱帶也能用熱能。
AI冷卻預測模型:節能35%
怎麼做:AI分析天氣、負載、耗電,預測冷卻需求,動態調整海水流量和幫浦轉速。
細節:
感測器每秒記錄上萬數據點,AI跑預測模型,每5分鐘更新策略。
夏天提海水流量10%,夜間降幫浦轉速20%。
成效:冷卻耗電降35%,整體能效提15%-20%。
量測:用Level 3即時監控(ISO/IEC 30134-2),精準省電。
STT說,這設計讓垂直叢林「聰明又綠」。
獲獎紀錄:2023 APAC數據中心獎
這座資料中心2023年拿下APAC數據中心獎(Asia Pacific Data Centre Awards),獲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