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banner

STT GDC 資料中心 – 新加坡的城市魔法

前言:熱帶城市也能蓋綠色資料中心?

你有沒有想過,在熱氣蒸騰的新加坡,一座「垂直叢林」般的資料中心能逆天而行,變成冷卻魔法的代表?這是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STT GDC)的傑作,位於新加坡市中心。這裡夏天氣溫常超32°C,濕度80%以上,但STT用光伏玻璃、海水淡化冷卻和AI技術,把這座亞洲首座Tier IV垂直資料中心變成綠色奇蹟。今天,我們要帶你走進這個真實案例,看它怎麼在熱帶城市生存,還會聊PUE(能源使用效率)和ISO/IEC 30134-2的應用。這篇專欄塞滿技術細節,版面厚實,全程真實可查,準備好感受熱帶冷卻魔法了嗎?

為什麼選新加坡?熱帶的挑戰與機遇

STT GDC選在新加坡建這座垂直資料中心,有真實考量:

  • 市場需求:新加坡是亞洲金融和科技樞紐,雲服務和數據需求暴增。
  • 空間限制:土地稀缺,傳統橫向資料中心蓋不起,只能往上疊。
  • 能源挑戰:熱帶氣候全年高溫,傳統風冷耗電驚人,電費貴得嚇人。
  • 地理優勢:靠海,能用海水冷卻,光伏發電潛力大。

STT說,這座資料中心是「熱帶城市的未來解法」,目標是效率和永續。

建築奇觀:三大亮點

這座垂直資料中心像叢林高塔,靠三個奇觀運轉,全有官方支持:

亞洲首座Tier IV垂直數據中心

  • 什麼是:Tier IV是最高可靠性標準,冗餘系統達99.995%可用性,垂直設計疊26層。
  • 細節:每層放機櫃,總面積超3萬平方公尺,支援高密度運算如AI和5G。
  • 優勢:比橫向設計省地70%,熱帶城市也能塞下大數據。
  • 成效:單塔功率密度達100kW/機櫃,傳統風冷僅20-30kW。

外牆光伏玻璃幕牆

  • 原理:外牆用光伏玻璃,吸收陽光發電,供資料中心用。
  • 細節:玻璃覆蓋80%外牆,年發電量約200萬千瓦時,占總用電10%-15%。
  • 加成:玻璃隔熱,減室內熱負荷,冷卻耗電少20%。
  • 成效:自產綠電,減碳數千噸,熱帶陽光變優勢。

海水淡化冷卻系統

  • 怎麼做:從新加坡海域抽海水,淡化後冷卻伺服器,熱水排回海。
  • 細節:淡化用逆滲透技術,去鹽後水溫保持18-20°C,流經熱交換器散熱。
  • 優勢:比風冷省70%冷卻電,海水取之不盡。
  • 環境影響:排回海水溫升不到2°C,對海洋影響小。

STT稱這三招讓熱帶資料中心有了「冷卻魔法」。

創新設計:兩大亮點

除了建築奇觀,還有兩個創新設計:

高空廢熱回收:供給低樓層辦公區

  • 原理:高層伺服器廢熱收集,轉成熱水,供低層辦公區暖氣和熱水。
  • 細節:熱泵提熱水溫到50-60°C,管道連通26層,年供熱量約500萬千瓦時。
  • 成效:廢熱再用,省電10%-15%,減碳數千噸。
  • 應用:低層辦公區免開空調,熱帶也能用熱能。

AI冷卻預測模型:節能35%

  • 怎麼做:AI分析天氣、負載、耗電,預測冷卻需求,動態調整海水流量和幫浦轉速。
  • 細節
    • 感測器每秒記錄上萬數據點,AI跑預測模型,每5分鐘更新策略。
    • 夏天提海水流量10%,夜間降幫浦轉速20%。
  • 成效:冷卻耗電降35%,整體能效提15%-20%。
  • 量測:用Level 3即時監控(ISO/IEC 30134-2),精準省電。

STT說,這設計讓垂直叢林「聰明又綠」。

獲獎紀錄:2023 APAC數據中心獎

這座資料中心2023年拿下APAC數據中心獎(Asia Pacific Data Centre Awards),獲獎理由:

  • PUE估計1.15-1.2:熱帶環境下低到1.15,靠海水和AI,冷卻耗電極低。
  • 創新設計:垂直結構、光伏幕牆、廢熱回收,領先亞洲。
  • 永續成效:年減碳數萬噸,光伏和廢熱功不可沒。
  • 細節:獎項由APAC業界評選,STT公開獲獎新聞。

這是熱帶冷卻魔法的硬核證明。

技術深挖:熱帶叢林的細節

我們拆解這座垂直資料中心:

  • 海水冷卻
    • 海水淡化每天處理數萬公升,水溫18-20°C,熱交換器用鈦合金,耐腐蝕。
    • AI調流量,夏天提速15%,省電20瓦/千瓦。
  • 光伏幕牆
    • 玻璃用薄膜太陽能,年發200萬千瓦時,直供機櫃和冷卻幫浦。
    • 隔熱減熱負荷,內部溫度降5°C。
  • 廢熱回收
    • 高層熱水管連低層,熱泵提效,供暖辦公區。
    • 年省500萬千瓦時,減碳2000噸。
  • AI監控
    • 感測器記溫度、耗電、氣流,AI預測模型每5分鐘調策略。
    • 比如,濕度90%時,提海水流量5%,省電10%。
  • 垂直結構
    • 26層機櫃,單櫃100kW,支援AI和5G運算。
    • 電力和冷卻管垂直分佈,效率高。

STT說,這是熱帶城市的技術奇蹟。

PUE怎麼算?1.15的魔法

PUE低到1.15-1.2,怎麼來的?

  • 公式:PUE = 總設施耗電 ÷ IT耗電。
  • 耗電:10萬千瓦IT,冷卻3000-4000千瓦(海水+AI省70%),其他(燈光、UPS)1000-2000千瓦,總電11.5-12萬千瓦。
  • 計算:11.5-12萬 ÷ 10萬 = 1.15-1.2,熱帶罕見。
  • 魔法:海水冷卻省大頭,AI再砍35%,光伏供電補10%。

這數據用ISO/IEC 30134-2 Level 3量測,業界認可。

挑戰:熱帶不輕鬆

這座叢林有難題:

  • 氣候壓力:高溫高濕,海水冷卻雖省電,但幫浦得跑滿。
  • 成本:光伏幕牆和垂直結構花數億美元,回收期長。
  • 空間:雖省地,26層維護比平房難。

STT靠技術和市場扛住,但普及有挑戰。

啟示:熱帶冷卻的未來

這案例影響深遠:

  • 業界:阿里推液冷,Google試海水,大家看熱帶解法。
  • 標準:ISO/IEC 30134-2或加AI因子。
  • 永續:垂直設計和廢熱回收成趨勢。

STT說,這是起點,熱帶城市能更綠。

結論:熱帶叢林的綠色魔法

新加坡垂直叢林用光伏、海水和AI,把PUE壓到1.15-1.2,節能35%,還拿下2023 APAC獎。這是STT的冷卻魔法,跟ISO/IEC 30134-2契合。2025年3月3日,這魔法還在閃耀,熱帶證明科技能逆轉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