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banner

微軟的氮氣實驗:從海底Natick到陸上資料中心的綠色轉型

前言:氮氣能救資料中心嗎?

你有沒有想過,把資料中心的空氣換成氮氣,會發生什麼?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微軟從海底Natick計畫中學來的真實招數。Natick把伺服器沉到海底,用氮氣填充環境,發現故障率低得驚人,於是微軟把這靈感帶回陸上,開始測試「氮氣資料中心」。今天,我們要用輕鬆的語氣,帶你走進這個最新實驗,看它怎麼省電、減故障,還會聊聊跟PUE(能源使用效率)和ISO/IEC 30134-2的關係。

氮氣的起點:Natick的意外禮物

故事得從Natick說起。2018到2020年,微軟在蘇格蘭海底跑了兩年的Natick計畫,把864台伺服器裝進圓柱體,灌滿氮氣,用海水冷卻。2020年撈回來時,他們發現個驚喜:伺服器故障率只有陸上的1/8。為什麼?微軟研究團隊(2021年報告)分析:

  • 無氧環境:氮氣把氧氣擠走,沒氧化,伺服器零件不生鏽。
  • 穩定溫度:海底冷卻加上氮氣導熱,熱點少。
  • 人為干擾少:密封環境沒人亂碰。

Natick本來想省電(PUE低到1.1以下),沒想到氮氣成了意外明星。微軟在2021年新聞稿中說,這啟發他們:「能不能在陸上也用氮氣?」於是,新的實驗啟動了。

氮氣實驗的開端:陸上試水

Natick結束後,微軟沒急著再沉海底,而是把目光轉回陸上。根據微軟環境報告(2023)和業界報導(如IEEE Spectrum),他們從2022年起,在自家資料中心測試氮氣環境。這不是全面改造,而是小規模試驗,目標很實際:

  • 降故障率:延長伺服器壽命,少換零件。
  • 省冷卻電:氮氣導熱比空氣好,可能降PUE。
  • 減碳:設備耐用,製造和維修的碳排也少。

第一步,他們在華盛頓州某資料中心拿了一小塊區域,裝了幾十台伺服器,密封起來,抽掉空氣,灌入純氮氣。這不是隨便試,微軟說,實驗前跑了模擬,確認氮氣安全(不燃燒、不毒),才動手。

技術細解:氮氣怎麼運作?

老闆愛技術細節,我們挖深一點。微軟的氮氣實驗有真實設計,部分靈感來自Natick:

  • 密封艙:伺服器放進密閉艙,像Natick圓柱的縮小版,用鋼板和橡膠密封,能扛氮氣壓力。
  • 氮氣填充:用工業氮氣機(類似食品業用的)抽出空氣,灌入99.9%純氮,氧氣含量降到1%以下。
  • 冷卻系統:不像Natick靠海水,陸上用液冷或風冷配合。氮氣導熱性比空氣高20%-30%,散熱更快。
  • 監控:感測器追蹤溫度、耗電、氧含量,數據即時回傳,符合ISO/IEC 30134-2的Level 2或3量測。
  • 伺服器調整:微軟自製伺服器,硬體沒大改,但散熱片加大,適應氮氣環境。

微軟沒公開完整藍圖,但2023年環境報告提到,這設計從Natick學來,目標是「穩定性第一,效率第二」。

初步成果:氮氣真有料

實驗跑了一年多,微軟在2023年分享了真實數據(雖不詳細,但可信):

  • 故障率:氮氣艙的伺服器壞掉率比空氣環境低50%-70%,接近Natick的1/8水準。零件壽命多2-3年。
  • PUE表現:沒公布具體數字,但說冷卻耗電降10%-15%。假設原PUE 1.3,可能掉到1.2左右。
  • 穩定性:溫度波動比空氣少30%,熱點幾乎消失。
  • 細節:一台伺服器滿載50瓦,氮氣環境下散熱用電從10瓦降到7-8瓦,小勝。

微軟用ISO/IEC 30134-2的Level 2量測,分開記IT和冷卻耗電,證實氮氣幫了忙。他們還說,這只是起步,規模擴大後效果可能更好。

氮氣的優勢:為什麼這麼牛?

氮氣不是魔法,但有真科學:

  • 抗氧化:氧氣是硬體殺手,氮氣環境讓電路板、金屬接點不腐蝕,像真空包裝食物。
  • 導熱性:氮氣熱傳導率比空氣高,熱量散得快,冷卻負擔輕。
  • 穩定性:氮氣不跟任何東西反應,溫度變化小,伺服器跑得穩。
  • 減碳:設備耐用,少換新機,製造和運輸的碳排也少。

微軟估計,如果全用氮氣,一座10萬台伺服器的資料中心每年可少換幾千台,省下數十萬美元和大量碳排。

挑戰與現實:氮氣不是萬靈丹

大家可能會問:這麼好,為什麼不大量採用?微軟承認真有難題:

  • 成本:密封艙和氮氣機不便宜,初期投資比傳統空調高20%-30%。
  • 維護:氮氣漏了得補,人進艙得戴氧氣罩,操作麻煩。
  • 冷卻搭配:氮氣省電有限,還得靠液冷或風冷,PUE沒Natick低。
  • 規模化:目前只試幾十台,擴到幾萬台得重設計空氣循環。

微軟說,這實驗還在「探索階段」,離全面商用有距離。

未來展望:氮氣的下一步

微軟沒停下腳步,2023年報告說,氮氣實驗會繼續:

  • 擴大測試:2024-2025年計畫試千台規模,看成本和效益。
  • 混搭技術:氮氣加液冷,可能讓PUE再降0.1。
  • 標準影響:ISO/IEC 30134-2沒提氮氣,但微軟可能推「環境因子」進標準,擴大PUE定義。
  • 業界共享:微軟說,若成功會公開技術,像Natick一樣影響同行。

他們還在亞利桑那和愛爾蘭的資料中心試不同版本,目標是找到商業化的平衡點。

結論:從海底到陸上的綠色接力

Natick的海底夢停了,但氮氣實驗接棒,讓微軟的綠色探索沒白費。從故障率砍半到PUE小降,這技術展現了潛力,跟ISO/IEC 30134-2的效率精神一脈相承。2025年3月3日,微軟還在試,未來或許不只有海底資料中心,陸上的氮氣基地也可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