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轉向 Oracle 和 SoftBank 的背景
OpenAI 最初與微軟(Microsoft)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在雲端運算和 AI 基礎設施方面。微軟透過其 Azure 平台為 OpenAI 提供了大量的運算資源,並在 2019 年以來陸續投資數十億美元。然而,隨著 OpenAI 的 AI 模型規模和需求快速增長,微軟提供的運算能力逐漸顯得不足,導致 OpenAI 開始尋求其他合作夥伴來滿足其未來的算力需求。這正是 Oracle 和 SoftBank 進入畫面的契機。
2025 年初,OpenAI 宣布與 Oracle、SoftBank 等公司合作,啟動名為「Stargate」的計畫。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 AI 基礎設施項目,旨在為 OpenAI 打造專屬的資料中心網絡,以支持其下一代 AI 模型的訓練和運行。該計畫不僅反映了 OpenAI 在算力上的新策略,也標誌著其與微軟獨家合作的模式有所鬆動。
Stargate 計畫的核心內容
合作夥伴與分工
- SoftBank:作為主要財務支持者,SoftBank 承擔了 Stargate 計畫的資金責任。據報導,SoftBank 計畫在未來四年內為此項目投入高達 5000 億美元,初期承諾 1000 億美元。SoftBank 的負責人孫正義(Masayoshi Son)擔任 Stargate 的董事長。
- Oracle:提供技術和資料中心運營專業知識。Oracle 在美國擁有豐富的資料中心經驗,並已在德克薩斯州開始建設 Stargate 的首個設施。Oracle 創辦人 Larry Ellison 表示,這些資料中心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運算系統」。
- OpenAI:負責運營和技術開發,利用 Stargate 的基礎設施訓練和運行其 AI 模型。
- 其他技術夥伴:包括 Nvidia(提供 GPU)、Arm(晶片設計)和微軟(作為技術合作方,但角色有限)。
規模與目標
- Stargate 計畫預計到 2030 年為 OpenAI 提供其所需算力的四分之三,總計約 8 吉瓦(GW)的運算容量,足以媲美一座中型城市的電力需求。
- 首個資料中心位於德克薩斯州的 Abilene,已於 2024 年中開始建設,預計將包含數十萬甚至上百萬顆 Nvidia GPU。
- 未來計畫在全美範圍內擴展,評估更多潛在據點。
資金與爭議
- 初期 1000 億美元的資金由 SoftBank、OpenAI、Oracle 和阿布達比的 MGX 基金共同承擔。但總額 5000 億美元的目標仍需後續募資,市場對其實現可能性存疑。
- Elon Musk 曾公開質疑 SoftBank 的資金能力,稱其「遠低於 100 億美元」,引發爭議。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則反駁,強調資金已到位,並邀請 Musk 親訪建設現場。
與微軟關係的變化
- 從獨家到多元:過去,微軟是 OpenAI 的獨家雲端供應商,享有優先權並深度整合其技術。然而,隨著 Stargate 計畫的推進,微軟的角色被稀釋。微軟雖仍是技術合作夥伴,並允許 OpenAI 在 Azure 上增加算力消耗,但不再是唯一選擇。
- 動機分析:有報導指出,OpenAI 對微軟提供的運算資源分配感到不滿,尤其是在其模型複雜度提升後。此外,微軟近期被傳調整資料中心策略(例如取消部分租約),可能進一步促使 OpenAI 轉向其他合作夥伴。
- 微軟的回應:微軟在 2025 年 1 月表示,與 OpenAI 的核心合作至 2030 年不變,包括技術共享和收入分成,但承認 OpenAI 有權尋求額外算力來源。
為何轉向 Oracle 和 SoftBank?
算力需求激增
OpenAI 的下一代模型(如潛在的 GPT-5 或更高級版本)需要遠超當前的運算能力,Stargate 的規模正好填補這一缺口。
Oracle 的專業性
Oracle 在資料中心和企業級運算領域的經驗,使其成為理想的技術合作夥伴,能快速部署大規模基礎設施。
SoftBank 的資金實力
SoftBank 擁有雄厚的資本和對 AI 的長期投資願景,過去曾成功支持多個科技項目,與 OpenAI 的野心相符。
地緣與政策支持
Stargate 計畫獲得美國政府的支持(例如 Trump 於 2025 年 1 月的宣布),旨在確保美國在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對抗中國等競爭對手。
總結
OpenAI 轉向 Oracle 和 SoftBank 是其發展策略的重大轉折,旨在透過 Stargate 計畫突破算力瓶頸,並降低對微軟的依賴。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調整,也反映了 AI 產業競爭加劇的現實。雖然計畫前景光明,但資金到位性和執行能力仍是關鍵挑戰。未來幾年,Stargate 的進展將直接影響 OpenAI 在全球 AI 競賽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