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banner

微軟取消資料中心租約 – 傳言與真相追蹤報導(一)

近日,科技圈內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焦點集中在全球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及其資料中心策略的重大調整。市場上流傳著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作為人工智慧(AI)領域的重要玩家及OpenAI的最大支持者,微軟據稱在美國取消了總計「數百兆瓦」容量的資料中心租賃合約,這一規模相當於兩座大型資料中心的運營能力。消息更指出,微軟已與至少兩家私人資料中心營運商終止協議,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其AI基礎設施策略的重大轉向。然而,面對沸沸揚揚的傳言,微軟官方迅速出面澄清,否認了相關說法,使得事件的真相顯得更加撲朔迷離。這究竟是一場市場誤解,還是有更深層的策略考量?讓我們深入探討這場風波的來龍去脈。

傳言的起源:市場分析引發猜測

這波傳言的源頭可以追溯到2025年初,美國一家知名投資銀行TD Cowen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到,微軟在美國國內取消了與多家資料中心營運商的租賃協議,涉及的容量高達數百兆瓦,具體數字可能在200兆瓦以上。這一容量足以支撐兩座現代化資料中心的日常運轉,而這樣的規模在業界絕非小數目。報告進一步分析,這一舉動可能與微軟長期合作的AI巨頭OpenAI有關。作為OpenAI的主要雲端服務提供者,微軟過去幾年曾積極擴張資料中心容量,以滿足OpenAI訓練大規模AI模型的需求。然而,隨著OpenAI逐漸將部分運算負載轉向其他供應商,例如Oracle和SoftBank,微軟可能面臨了「供過於求」的局面,因此選擇縮減租賃規模。

這份報告一經發布,立即在金融市場和科技圈引發連鎖反應。投資者開始擔憂,微軟的舉動是否意味著AI需求的增長不如預期,甚至可能暗示AI熱潮即將退燒。2月24日,微軟股價應聲下跌約2%,顯示市場對此事的敏感性。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也出現了大量討論,有人認為這是微軟在AI競賽中失利的前兆,也有人猜測OpenAI與微軟的合作關係可能出現裂痕。

微軟的回應:否認與澄清並存

面對市場的激烈反應,微軟並未選擇沉默。2025年2月24日,微軟官方發言人發表聲明,明確否認了改變資料中心整體策略的說法。發言人強調,微軟對AI和雲端服務的長期承諾不變,公司在2025財年計畫投入超過8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數字足以證明其對未來的信心。聲明中還提到,微軟的投資決策是基於對未來十年雲端與AI需求的預測,而非短期的市場波動。對於取消租約的傳聞,微軟並未直接否認,而是表示公司在某些地區可能會「策略性地調整基礎設施布局」,以更有效地分配資源。

這一回應看似平息了部分猜測,但也留下了解讀空間。「策略性調整」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小範圍的租約變更,還是更廣泛的資源重新配置?微軟的語焉不詳,反而讓外界對真相的探究更加熱切。

真相的可能面向:多重因素交織

綜合市場分析與微軟的官方說法,這場風波的真相可能並非單一原因所能解釋,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幾個可能的解讀方向:

租約調整的真實性與規模

TD Cowen的報告並非空穴來風,其數據來源於對供應鏈的深入調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報告中提到的「數百兆瓦」和「至少兩家營運商」細節,顯示微軟確實可能終止了部分租約。然而,微軟的回應並未完全否認這一點,而是以「調整」一詞輕描淡寫帶過。這或許意味著,租約取消的規模可能不如傳言誇張,或者只是微軟在特定地區的局部優化,而非全面撤退。

OpenAI的角色與影響

OpenAI作為微軟的重要合作夥伴,近年來的動向無疑是這場風波的關鍵變數。自2023年起,OpenAI開始與其他雲端供應商合作,包括參與由Oracle和SoftBank主導的「Stargate計畫」。這一計畫旨在為OpenAI提供獨立的超大規模算力,預計到2030年滿足其需求的四分之三。隨著OpenAI的部分運算需求轉向新平台,微軟可能不再需要為其保留過多的租賃容量,這成為取消租約的潛在動機。

內部資源的重新分配

作為全球第二大雲端服務提供商,微軟擁有龐大的自建資料中心網絡。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取消租約未必是需求下降的信號,而可能是微軟將資源從外部租賃轉向自有設施,或者從國際市場轉向美國本土的策略調整。微軟近期財報也顯示,其Azure服務的增長依然強勁,OpenAI對其平台的依賴也未減少,這進一步支持了「內部優化」的說法。

市場情緒與外部壓力

這場風波的影響之所以被放大,與當前的市場環境不無關係。2025年初,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推出低成本模型R1,據稱開發費用不到600萬美元,卻在性能上挑戰美國主流模型,這讓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AI產業的泡沫風險。此外,美國政府對科技行業的監管動向,例如可能的晶片出口限制,也可能促使微軟調整其全球布局。

最新進展與展望

截至2025年3月5日,這場風波尚未有最終定論。微軟在2月24日的聲明後未再發布新的官方說法,而TD Cowen則在2月25日補充報告,堅持認為微軟的租約調整與OpenAI的策略轉向有關,但強調整體資料中心市場的需求(包括Google、Meta等巨頭)仍在上升。市場情緒也從最初的驚慌轉為謹慎觀望,微軟股價逐步回升至事件前的水平。

總體來看,微軟確實可能取消了部分資料中心租約,但這更像是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靈活應對,而非AI策略的全面收縮。官方重申的800億美元投資計畫,顯示其對雲端與AI前景的信心未變。對於OpenAI與微軟的關係,雙方合作雖有所調整,但核心紐帶依然穩固。未來幾個月,若有更多獨立資料或官方聲明曝光,這場風波的真相將更加明朗。

這場事件不僅揭示了科技巨頭在AI競賽中的複雜博弈,也提醒我們,市場傳言與企業策略之間,往往隔著一層難以捉摸的迷霧。你認為這背後還有什麼未被挖掘的內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