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banner

華為雲香港資料中心製冷故障事件

導言:亞太雲端樞紐的意外宕機

2020 年,一場突如其來的 製冷故障,讓中國科技巨擘 華為 (Huawei) 旗下的 華為雲 (Huawei Cloud) 位於 香港 的 資料中心機房 陷入 高溫危機。這起事件導致 伺服器過熱宕機長達 3 小時, 亞太地區的雲服務 受到影響,再次凸顯了 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穩定性 對於全球數位經濟的 關鍵作用。

華為雲香港機房製冷故障事件,是 中國雲端服務供應商 在 全球擴張過程中遭遇的一次重大挑戰。它不僅 考驗了華為雲的應變能力與技術實力,也讓業界重新審視 資料中心製冷系統的可靠性,以及 溫控冗餘設計的重要性。這起事件,也促使華為 大幅升級資料中心製冷系統, 導入液冷備援技術,並將機房溫控冗餘度提升至 200%,以期 提升資料中心的運營穩定性與抗風險能力。

本文將深入剖析這起事件,從 故障始末、製冷設備異常原因、雲服務中斷影響、華為後續應對 等多個層面,抽絲剝繭,還原事件真相,並從中探討 資料中心製冷技術、溫控策略、以及備援系統 的關鍵課題,為產業提供借鏡。

故障始末:香港機房溫度驟升,亞太雲服務受波及

2020 年某日 (具體日期有待官方公布更詳細資訊),位於 中國香港 的 華為雲資料中心機房, 製冷設備突然出現異常。

製冷系統失效 導致 機房溫度迅速攀升, 超過伺服器正常運作的溫度上限。為了 保護伺服器硬體設備, 避免過熱損壞, 華為雲 緊急啟動應急預案, 逐步關閉部分伺服器,以 降低機房整體熱負載。

然而, 伺服器關閉操作, 連帶引發了華為雲香港區域的雲服務中斷。 包括雲伺服器、雲儲存、雲資料庫 等多項核心服務,均 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亞太地區的用戶 無法正常訪問或使用華為雲服務。

華為雲香港機房服務中斷 持續約 3 小時,經過緊急搶修, 製冷系統恢復正常, 機房溫度逐步回落, 雲服務也陸續恢復。

故障原因:製冷設備異常,具體細節未公開

華為官方在事後的 事故說明 中, 並未詳細公開製冷設備異常的具體原因。僅表示是 “機房製冷設備出現異常 (cooling equipment malfunction)” 導致了這次事故。

業界普遍推測, 華為雲香港機房製冷故障 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 製冷設備硬體故障: 資料中心製冷系統 通常由 冷水機組、水泵、冷卻塔、管路、閥門 等多個組件構成。 任何一個組件發生故障,都可能 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作。 例如冷水機組壓縮機故障、水泵停轉、閥門卡死 等。
  2. 電力供應不穩定: 製冷設備 是 高耗能設備, 對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要求很高。 若機房電力供應出現波動、電壓不穩、甚至短暫停電,都可能 導致製冷設備運行異常。
  3. 控制系統軟體錯誤: 現代資料中心製冷系統 通常採用 智慧化控制系統, 透過感測器、控制器、軟體演算法, 自動調節冷卻參數。 控制系統軟體可能存在 Bug 或邏輯錯誤, 導致系統誤判或失控。
  4. 人為操作失誤: 資料中心運維人員在操作或維護製冷系統時,可能出現人為失誤,例如 誤操作、設定錯誤、維護不當 等,導致系統故障。
  5. 極端天氣影響: 香港夏季氣候炎熱潮濕, 若資料中心製冷系統設計未充分考慮極端高溫高濕環境, 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系統可能難以負荷, 導致散熱能力不足。

華為官方 雖然 未公開故障的詳細原因,但 “製冷設備異常” 的說法, 涵蓋了以上多種可能性。 具體原因仍有待更權威的調查報告。

影響層面:亞太區雲服務受影響,用戶體驗受損

華為雲香港機房製冷故障事件, 主要影響了華為雲在亞太地區的雲服務。

  1. 亞太區雲服務受到影響: 華為雲香港區域的雲服務, 包括 ECS (雲伺服器)、儲存服務、資料庫服務、網路服務 等, 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亞太地區 (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東南亞等地) 的用戶, 訪問華為雲服務時,可能出現延遲、連線中斷、服務不可用 等問題。
  2. 企業級用戶受衝擊: 華為雲的企業級用戶, 其業務系統、應用程式、網站 等 若部署在華為雲香港區域,均受到服務中斷的影響。 企業運營效率降低,部分線上業務被迫暫停。
  3. 開發者與個人用戶受影響: 使用華為雲開發平台、雲端儲存服務的開發者與個人用戶, 其開發工作、數據存取 也 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4. 用戶信任度受考驗: 雲服務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是 用戶選擇雲服務供應商的重要考量因素。 華為雲香港機房故障事件, 無疑會對部分用戶的信任度造成負面影響。

後續應對:導入液冷備援,溫控冗餘升級

華為雲香港機房製冷故障事件,讓華為 深刻認識到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穩定性的重要性。為了 提升資料中心應對突發故障的能力, 保障雲服務的連續性與可靠性, 華為雲 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重點升級了資料中心製冷系統。

華為雲 後續採取的應對措施 主要包括:

  1. 導入液冷備援系統: 液冷技術 在 高密度資料中心散熱 方面 具有優勢, 散熱效率更高,能耗更低。 華為雲 在 香港資料中心 導入了液冷備援系統, 作為傳統風冷系統的備份。 在風冷系統出現故障時,液冷系統可以接替工作,維持機房溫度。
  2. 提升機房溫控冗餘度至 200%: 溫控冗餘度 是 衡量資料中心製冷系統可靠性的重要指標。 溫控冗餘度越高,系統的抗風險能力越強。 華為雲 將 香港機房的溫控冗餘度提升至 200%, 意味著機房製冷系統的散熱能力,是機房最大熱負載的兩倍。 即使部分製冷設備故障,系統仍有足夠的冗餘能力維持機房溫度。
  3. 加強製冷系統監測與維護: 華為雲 加強了對資料中心製冷系統的監測力度, 採用更先進的感測器與監控系統, 即時監測製冷系統的運行狀態。 同時,也加強了製冷系統的預防性維護, 定期檢查、保養、更換老化零件, 降低設備故障風險。
  4. 優化應急響應流程: 華為雲 優化了資料中心故障應急響應流程, 縮短故障排查與恢復時間。 加強運維團隊的培訓,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殷鑑不遠:資料中心製冷系統可靠性與備援的啟示

華為雲香港機房製冷故障事件,再次提醒我們, 資料中心製冷系統 是 保障資料中心穩定運作的 “生命線”。 從這場事件中,我們可以汲取以下啟示:

  1. 製冷系統可靠性,資料中心運營之基: 資料中心製冷系統的可靠性, 直接關係到資料中心的運營穩定性與服務品質。 必須高度重視製冷系統的設計、選型、安裝、維護, 確保系統長期穩定可靠運行。
  2. 冗餘備援設計,提升系統韌性: 資料中心製冷系統 應 採用冗餘備援設計, 例如 N+1 備援、2N 備援 等。 關鍵組件 (例如冷水機組、水泵、電源) 應 配置備份, 確保在主系統故障時,備援系統能夠及時接替工作。
  3. 液冷技術,高密度散熱新方向: 液冷技術 在 高密度資料中心散熱 方面 具有顯著優勢, 散熱效率更高,能耗更低,噪音更小。 液冷技術有望成為未來資料中心製冷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4. 智能化監控,預防性維護不可少: 導入智能化監控系統, 即時監測製冷系統運行參數, 及早發現潛在故障風險。 加強預防性維護, 定期檢查、保養、更換老化零件, 降低設備故障率。
  5. 應急響應,快速恢復是關鍵: 建立完善的資料中心故障應急響應機制, 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 定期進行應急演練。 提升運維團隊的快速響應與故障排除能力, 最大限度縮短服務中斷時間。

結語:防患未然,精益求精,共築穩健可靠雲端基石

華為雲香港機房製冷故障事件,是一次 及時的警醒。 雲服務的穩定運行,離不開可靠的基礎設施保障。 資料中心產業 必須 以華為雲香港事件為鑑, 防患於未然,精益求精, 持續提升資料中心製冷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構建更穩健、更可靠的雲端基礎設施, 為數位經濟的蓬勃發展保駕護航。 雲端安全,永無止境,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