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資料中心 | 國際標準 | 國際認證 | 案例探討 | 全球新聞
在數位經濟浪潮席捲全球之際,算力如同現代社會的電力,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當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護國神山」台積電的每一步決策都牽動著全球科技產業的脈動。然而,鮮少人知的是,在世界的另一端,一場規模更為宏大、影響更為深遠的「算力長征」正在中國大陸如火如荼地展開——這就是被譽為「數位時代南水北調」的「東數西算」工程。
「東數西算」這項世紀工程,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數位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更是著眼於未來,旨在重塑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數位經濟版圖的宏偉戰略。它將如何從根本上改變資料中心的佈局?又將如何深遠地影響我們的生活與產業發展?本文將深入剖析「東數西算」的戰略意涵、政策佈局、技術攻堅、產業影響以及未來展望,帶您一同揭開這場「算力長征」的神秘面紗。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數據已不再僅僅是靜態的資訊,它如同工業時代的石油一般,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珍貴資源。而「算力」,正是將這些沉睡的數據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關鍵能力。所謂「東數西算」,簡而言之,就是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所產生的龐大數據,透過高速網路傳輸到資源更為豐富的西部地區進行儲存、運算與分析,再將結果回傳至東部,進而應用於各行各業。
這項工程的核心理念,源於中國東西部發展的顯著差異。中國東部地區,經濟蓬勃發展,數位經濟應用場景豐富多元,產生了全國約七成的數據需求。然而,高度發展的背後,卻面臨著土地資源日益緊缺、能源消耗巨大、散熱成本居高不下等瓶頸。相較之下,中國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卻蘊藏著豐富的風能、太陽能、水力等潔淨能源,且氣候條件寒冷乾燥,更有利於資料中心的散熱,大幅降低營運成本。然而,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相對單一,數位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缺乏大規模的數據應用場景,導致其豐富的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東數西算」工程,正是為了解決這一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結構性矛盾而生的國家級戰略。它如同古代的「南水北調」工程,旨在透過國家級的算力網路,將東部「用不起」、「用不好」的數據處理需求,有序地引導至西部地區。這些數據處理需求,包括但不限於:
截至2025年3月,「東數西算」工程已在中國大陸境內擘劃了8大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分別位於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並在樞紐節點之下,規劃了10大資料中心集群。這項工程的總投資規模已超過4,000億人民幣,規劃機架總數達到153萬架,相當於目前全球現有資料中心總量的三分之一,規模之宏大,堪稱史無前例。
以貴州省貴安新區為例,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的西部小城,如今已蛻變為全球矚目的資料中心重鎮。華為、騰訊、蘋果iCloud等國際科技巨頭紛紛在此設立資料中心,形成了龐大的產業聚落。貴安新區之所以能夠吸引如此眾多的資料中心落戶,關鍵在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首先,貴州氣候涼爽,年平均氣溫約15℃,夏季平均氣溫僅24℃,非常適合利用自然冷卻技術為資料中心散熱,大幅降低空調能耗。據統計,單個大型資料中心園區,每年僅電費就可節省高達10億元人民幣,空調能耗更可降低40%以上。其次,貴州地質結構穩定,喀斯特地貌廣布,地下溶洞眾多,非常適合建設安全性高、隱蔽性強的山洞資料中心。騰訊便在貴安新區打造了其標誌性的「山洞資料中心」,將伺服器浸泡在特殊的氟化液中進行散熱,使其能源使用效率(PUE)值降至驚人的1.08,遠低於業界平均水準1.5。
「東數西算」工程,不僅僅是一項浩大的基礎建設工程,更是一場深刻的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它將數據視為新型生產要素,將算力視為核心生產力,透過跨區域的資源調度,實現東西部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中國的數位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東數西算」戰略構想的提出,並非一蹴可幾,而是歷經多年醞釀、逐步深化的過程。早在2021年,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就已明確提出要「加快數位化發展,建設數位中國」,並將「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列為重點任務。在這一背景下,「東數西算」的戰略構想開始浮出水面。
2022年2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文件,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資料中心集群,標誌著「東數西算」工程進入全面啟動階段。
2023年12月,為進一步加速工程的推進,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數據局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東數西算」工程的發展方向、目標任務、重點舉措等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政策指引。《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底需要實現的三大核心目標:
「東數西算」工程,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技術工程,更是一項關乎中國區域經濟再平衡的重大戰略部署。長期以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快速,但資源環境壓力巨大;而西部地區則資源富集,但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東數西算」工程,正是希望透過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數據、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從東部向西部流動,進而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根據相關機構的測算,每投入1元人民幣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就能帶動3-4元人民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而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算力產業轉移後,單個大型資料中心集群就能創造上萬個就業崗位,並帶動伺服器製造、光纖網路、軟體開發、綠色能源供應等上下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東數西算」工程,並非簡單地將東部的數據「西送」,而是著力構建一個東西部協同、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東西部樞紐節點將承擔不同的功能定位,實現「各司其職、協同運作」。
以影視產業為例,浙江省的動畫製作企業,可以將《哪吒2》等大型動畫的渲染任務,透過高速網路分流至貴州等西部地區的資料中心進行運算。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節省約10%的渲染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地區的綠色電力,大幅降低碳排放量。據估算,一部動畫的渲染任務,透過「東數西算」模式,可以減少約2,000噸的碳排放。
這種東西部協同的「雙向賦能」模式,不僅可以提升算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的營運成本,更有助於推動東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為了更有效地引導算力產業向西部轉移,中國政府在「東數西算」工程中,積極創新政策工具,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
在甘肅省慶陽市,地方政府更與企業合作,創新性地建設了儲能電站。由於西部地區的風能、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具有不穩定性,儲能電站可以將這些不穩定的電能儲存起來,再轉化為穩定的算力供給,有效解決了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的問題,為西部地區發展綠色算力產業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長期以來,資料中心一直被視為「吞電巨獸」、「碳排放大戶」。單個大型資料中心,每年的耗電量甚至可以媲美一座50萬人口的城市。在追求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降低資料中心的能耗,實現綠色節能,成為「東數西算」工程必須攻克的技術難題。
「東數西算」工程,從技術層面入手,透過三級技術改造,實現資料中心的節能降耗,力求將資料中心從「高耗能巨獸」轉變為「綠色算力中心」。
透過上述多項綠色節能技術的綜合應用,「東數西算」工程正在逐步將西部的資料中心,打造成為高效、綠色、低碳的「零碳算力」中心,為中國數位經濟的永續發展奠定基礎。
東西部地區之間,地理距離遙遠,數據傳輸需要跨越數千公里的距離,這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網路延遲。從東部到西部,數據傳輸的單程延遲,通常在20毫秒左右(人類眨眼一次的時間約為100-400毫秒)。對於一些對延遲高度敏感的應用來說,例如金融交易、工業自動化控制等,20毫秒的延遲仍然難以接受。
為了克服延遲難題,「東數西算」工程在網路技術方面進行了兩大創新突破:
透過上述技術創新,「東數西算」工程,正在逐步克服東西部之間數據傳輸的延遲障礙,為東部地區順暢使用西部算力資源,提供了可靠的網路保障。
為了提升算力資源的配置效率,實現算力資源的市場化交易,中國於2023年上線了「一體化算力交易平台」。這個平台,如同算力版的證券交易所,為算力供需雙方,提供了一個公開、透明、高效的交易場所。
企業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即時查詢西部地區閒置的算力資源,並根據自身的需求,靈活購買所需的算力服務。這不僅可以提升算力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算力使用成本,也為西部地區的資料中心,開闢了新的營收管道。
據統計,「一體化算力交易平台」上線以來,已累計促成超過113.5億元人民幣的算力交易額,交易規模持續擴大。此外,該平台還在試點推出「算力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允許企業提前鎖定未來一段時間的算力價格,以應對算力價格波動的風險,為算力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更多元的金融工具。
「東數西算」工程,不僅僅在成本和效率層面影響著科技巨頭的資料中心策略,更深層次地,它正在引導這些企業重新思考其整體的產業佈局,以及在中國數位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定位。
「東數西算」工程的深入推進,不僅帶動了資料中心產業的西遷,更在其周邊,催生出了一系列新興產業鏈,這些產業鏈的興起,為中國的數位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和亮點。
「東數西算」工程,不僅在宏觀層面推動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更在微觀層面,為西部地區的一些城市,提供了區域經濟轉型的成功範例。
上述案例表明,「東數西算」工程,不僅僅是一項國家級的基礎建設工程,更是一項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區域發展戰略。它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地理格局,推動中國數位經濟,邁向更加均衡、更加永續、更加繁榮的發展新階段。
「東數西算」工程,作為一項宏大的國家級戰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不可迴避的挑戰。這些挑戰,既為「東數西算」工程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也為台灣的科技產業,提供了寶貴的借鏡。
「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不僅對中國大陸的數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台灣的科技產業,帶來了諸多啟示。
「東數西算」工程,不僅僅是一項龐大的技術工程,更是一場深刻的生產關係革命。它打破了傳統的「數據必須就地計算」的思維定式,透過國家級的算力調度平台,將西部地區豐富的風能、太陽能、水力等再生能源,轉化為東部地區的數位生產力。這種「空間換資源」的創新模式,為全球解決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與碳中和目標之間的矛盾,提供了一種具有啟發意義的「中國方案」。
對於台灣而言,「東數西算」工程,既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扇窗口。鏡子中,映照出台灣在推動數位基礎建設與能源轉型融合發展方面,可以借鑑的經驗與模式;窗口外,則展現出兩岸在綠色算力、AI應用、數位經濟等領域,潛藏著巨大的合作潛力。
展望未來,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深入推進,中國大陸的算力網路,將如同高速公路一般,連接東西,貫通南北,重塑中國的經濟地理版圖,為中國的數位經濟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前景。而當數據跨越海峽,算力連通兩岸之時,或許也能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數位經濟合作,開創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東數西算」工程是中國一項國家級戰略,旨在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產生的數據,傳輸到西部地區進行儲存和運算,利用西部的資源優勢,優化全國算力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核心概念是「數據西遷,算力西移」。
主要目標包括:國家樞紐節點新增算力佔全國60%以上;樞紐節點內資料中心綠色電力使用率超過80%;跨區域算力調度延遲壓縮至20毫秒以內。
工程透過多種技術手段降低能耗,包括在西部地區推廣自然冷卻技術,利用當地豐富的再生能源實現綠電直供,以及採用AI智慧調度系統,優化能源使用效率,實現綠色節能。
主要技術創新包括建設400G超高速光纖網路,提升數據傳輸速度;以及在中部地區部署邊緣運算節點,對數據進行預處理,減少長距離傳輸的數據量,從而降低延遲。
該平台如同一個算力「交易所」,為企業提供算力資源的市場化交易場所,企業可以即時購買西部地區的閒置算力,提升算力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算力產業的健康發展。
科技巨頭如騰訊、阿里巴巴等,透過西遷資料中心,降低了營運成本,提升了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同時,催生了伺服器回收、算力保險等新興產業鏈。甘肅慶陽、貴州等地,則藉此實現了區域經濟轉型,發展數位經濟,吸引了大量投資。
台灣可以借鏡中國大陸在低碳資料中心技術、區域協作模式等方面的經驗,推動台灣資料中心的綠色轉型和區域均衡發展。台灣的科技產業,也可以積極參與到「東數西算」工程的建設中,拓展產業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