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banner

CDMS – EPI 資料中心認證課程

EPI CDMS

前言

在數位經濟的浪潮下,資料中心已成為企業運營的基石。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遷移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資料中心遷移是一項複雜且高風險的任務,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能。EPI (企業產品整合機構) 推出的 CDMS (認證資料中心遷移專家) 認證課程,正是為應對這一挑戰而設計,旨在培養具備資料中心遷移專業知識的專家。本文將深入探討 EPI CDMS 認證課程,解析其課程內容、認證流程、職業發展,並與其他國際課程進行比較,展望其未來發展趨勢,為有意投身資料中心遷移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全面的參考。

CDMS 的概述

CDMS 認證,全名為 Certified Data Centre Migration Specialist(認證資料中心遷移專家),是由全球知名的資料中心專業認證機構 EPI 所 разработано 和推出的專業認證。CDMS 認證旨在驗證 IT 專業人士在資料中心遷移專案中所需的知識和能力。通過 CDMS 認證,代表持證者已掌握資料中心遷移的策略、規劃、風險管理、實施和驗收等各個環節的專業知識,能夠有效地執行和管理複雜的資料中心遷移專案。

CDMS 主要內容

EPI CDMS 認證課程涵蓋資料中心遷移專案的各個方面,從策略規劃到具體實施,再到專案結束,提供了全面的知識體系。以下將按照 EPI 官網的課程大綱,詳細解說 CDMS 的主要內容:

資料中心策略 (Data Centre Strategy)

  • 資料中心生命週期 (Data centre lifecycle):資料中心如同任何基礎設施,皆有其生命週期。CDMS 課程首先介紹資料中心的生命週期階段,包括規劃、設計、建置、營運、維護和退役。了解資料中心的生命週期,有助於專業人士在遷移專案中,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遷移的必要性和影響。
  • 遷移資料中心的原因 (Reasons to migrate a data centre):企業遷移資料中心的原因多樣,可能包括:
    • 設施老化:現有資料中心設施可能已達使用年限,設備老舊,維護成本高昂,難以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需求。
    • 擴容需求:企業業務擴張,現有資料中心空間、電力、冷卻等容量不足,無法支撐業務發展。
    • 技術升級:新的技術架構或設備更高效能、更節能,遷移至新的資料中心可以提升 IT 基礎設施的效能和效率。
    • 成本考量:自建或運營資料中心的成本不斷攀升,遷移至雲端或委外資料中心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 法規遵循:新的法規或合規性要求可能促使企業遷移資料中心至更符合規範的地點或設施。
  • 資料中心遷移的替代方案 (Alternatives to data centre migration):遷移並非唯一的選擇,企業在考慮遷移前,應評估其他替代方案:
    • 整合 (Consolidation):將多個資料中心整合為一個或少數幾個,以優化資源利用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 委外 (Outsourcing):將資料中心運營委託給專業的第三方服務商,企業可以更專注於核心業務。
    • 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將部分或全部 IT 服務遷移至雲端平台,利用雲端服務的彈性和可擴展性。
    • 升級現有資料中心或新建 (Upgrade existing data centre or build new):若現有資料中心仍具備升級潛力,可以考慮升級改造;若升級成本過高或效果有限,則可考慮新建資料中心。

專案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 專案管理與方法 (Project management and methods):資料中心遷移是一個複雜的專案,需要運用專案管理方法來確保專案的順利進行。CDMS 課程介紹了專案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包括啟動、規劃、執行、監控和結束五個階段,以及敏捷開發、瀑布模型等常見的專案管理模型。
  • 範疇說明書 (Scope statement):範疇說明書是專案規劃階段的重要文件,明確定義專案的目標、範圍、交付成果、主要里程碑、假設條件和限制因素。清晰的範疇說明書有助於專案團隊理解專案目標,控制專案範圍,避免範圍蔓延。
  • 工作說明書 (Statement Of Work, SOW):工作說明書詳細描述專案的工作內容、交付物、時間表、付款條件、驗收標準等,通常用於外包專案,作為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合約附件。
  • 工作分解結構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工作分解結構將專案的總體工作分解為更小、更易於管理的工作包,形成層級結構。WBS 有助於專案團隊更清晰地理解專案任務,分配工作,估算成本和時間,追蹤專案進度。
  • 專案時間分配 (Allocate time to the project):時間管理是專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CDMS 課程介紹了制定專案時程計畫的方法,包括活動定義、活動排序、活動資源估算、活動工期估算和時程制定等。常用的時程規劃工具包括甘特圖、里程碑圖和網路圖等。
  • 成本與估算方法 (Cost and estimation methodology):成本控制是專案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CDMS 課程講解了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成本估算方法、成本預算制定和成本控制技巧。常見的成本估算方法包括類比估算、參數估算、自下而上估算等。
  • 專案溝通 (Project communication):有效的溝通是專案成功的保障。CDMS 課程強調專案溝通的重要性,介紹了溝通計畫的制定、溝通管道的選擇、溝通技巧的運用,以及如何處理專案溝通中的衝突和問題。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 風險管理與方法 (Risk management and methods):資料中心遷移專案涉及多個環節,風險因素眾多。CDMS 課程深入探討風險管理的概念、流程和方法,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風險監控。
  • 風險識別 (Risk identification):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旨在系統地識別專案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常用的風險識別技術包括腦力激盪、德爾菲技術、訪談、SWOT 分析、檢查表分析等。
  • 風險評估方法 (Risk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風險評估是對已識別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分析和評估,以便確定風險的優先順序。CDMS 課程介紹了風險評估的常用方法:
    • 定性方法 (Qualitative approach):定性風險評估主要基於專家判斷和經驗,對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主觀評估,例如使用高、中、低等描述性詞語。
    • 半定量方法 (Semi-quantitative approach):半定量風險評估在定性評估的基礎上,引入簡單的數值尺度,例如使用 1-5 分的等級來評估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並計算風險評分。
    • 定量方法 (Quantitative approach):定量風險評估採用數學模型和統計分析方法,對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量化分析,例如使用蒙特卡羅模擬、決策樹分析等技術。
  • 風險評估 (Risk evaluation):風險評估是基於風險分析的結果,對風險進行排序和優先順序劃分,以便專案團隊集中資源應對最重要的風險。
  • 風險處理 (Risk treatment):風險處理是針對已評估的風險,制定和實施應對措施,以降低風險的可能性或影響程度。常見的風險應對策略包括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降低和風險接受。
  • 資料中心遷移中的風險 (Risk in data centre migrations):資料中心遷移專案面臨多種風險,包括:
    • 技術風險:遷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技術故障、資料遺失、系統相容性問題等。
    • 時程風險:遷移專案可能延期,導致額外成本和業務中斷。
    • 成本風險:遷移專案的實際成本可能超出預算。
    • 人員風險:專案團隊成員的技能不足、流失或協作不暢等。
    • 業務風險:遷移過程中可能導致業務中斷、資料洩露、合規性問題等。

遷移策略 (Migration Strategies)

  • 不同的資料中心遷移策略 (Different data centre migration strategies):CDMS 課程介紹了常見的資料中心遷移策略:
    • 異質遷移 (Heterogeneous migration):將應用程式和資料遷移到與源資料中心不同的目標環境,例如從傳統資料中心遷移到雲端平台。異質遷移的複雜度較高,需要仔細規劃和測試。
    • 同質遷移 (Homogeneous migration):將應用程式和資料遷移到與源資料中心相似的目標環境,例如從一個實體資料中心遷移到另一個實體資料中心。同質遷移的複雜度相對較低。
    • 實體遷移 (Physical migration):將實體伺服器和設備從源資料中心搬遷到目標資料中心。實體遷移適用於同質遷移,但需要考慮設備搬運、重新安裝和測試等環節。
  • 不同的 IT 轉型 (Different IT transformations):資料中心遷移往往伴隨著 IT 基礎設施的轉型。CDMS 課程介紹了不同階段的 IT 轉型:
    • 遷移前轉型 (Pre-migration transformation):在遷移前進行的 IT 轉型,例如虛擬化、標準化、雲端化等,可以為遷移奠定基礎,降低遷移的複雜度和風險。
    • 遷移轉型 (Migration transformation):在遷移過程中同步進行 IT 轉型,例如在遷移到雲端平台的同時,將應用程式架構雲端原生化。
    • 遷移後轉型 (Post-migration transformation):在遷移完成後,持續進行 IT 轉型,例如持續優化雲端架構、導入 DevOps 文化等,以充分發揮新資料中心的效能和價值。

法律考量 (Legal Aspects)

  • 法規要求 (Regulatory requirements):資料中心運營和資料遷移需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資料保護法規、行業監管法規等。CDMS 課程強調在資料中心遷移專案中,必須充分考慮法規要求,確保合規性。
  • 合約考量 (Contractual considerations):資料中心遷移專案可能涉及多方合作,例如資料中心服務商、雲端服務商、設備供應商等。在專案啟動前,應簽訂明確的合約,明確各方的權責、服務水準協議 (SLA)、付款條件、爭議解決機制等。
  • 退役的法律面向 (Legal aspects when decommissioning):當資料中心退役時,需要考慮設備報廢、資料銷毀、環境保護等法律面向。CDMS 課程提醒專業人士,在資料中心退役時,務必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降低法律風險。

高階探索與規劃 (High Level Discovery & Planning)

  • 業務服務審查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Service Reviews):在資料中心遷移規劃階段,首要任務是進行業務服務審查,深入了解企業的業務需求、應用程式架構、服務依賴關係、效能要求、可用性要求、復原性要求等。業務服務審查的結果,將直接影響遷移策略的制定和目標資料中心的設計。
  • 可用性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 IT 服務在需要時可正常運作的程度。CDMS 課程介紹了可用性的相關概念,例如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MTBF)、平均修復時間 (MTTR)、可用性百分比等。在資料中心遷移專案中,必須確保遷移後的資料中心能夠滿足企業的可用性需求。
  • 可復原性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Recoverability):可復原性是指 IT 服務在發生故障後,能夠在可接受的時間內恢復正常運作的能力。CDMS 課程講解了可復原性的相關概念,例如復原時間目標 (RTO)、復原點目標 (RPO) 等。資料中心遷移專案需要制定完善的災難復原計畫,確保業務的永續性。
  • 服務水準目標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ervice Level Objectives, SLO):服務水準目標 (SLO) 是指服務供應商與客戶之間就服務水準達成的協定,通常包括可用性、效能、容量、安全性等指標。CDMS 課程強調在資料中心遷移專案中,必須根據業務需求,設定合理的 SLO,並在遷移過程中和遷移後持續監控和達成 SLO。
  • 目標 IT 架構設計的要求 (Requirements on designing the target IT architecture):目標 IT 架構設計是資料中心遷移專案的核心環節。CDMS 課程介紹了目標 IT 架構設計的關鍵要素,包括:
    • 效能需求:目標資料中心應能滿足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效能需求,包括運算能力、儲存容量、網路頻寬等。
    • 可用性需求:目標資料中心應具備高可用性架構,確保關鍵業務的連續性。
    • 可擴展性需求:目標資料中心應具備良好的可擴展性,能夠彈性應對業務成長和變化。
    • 安全性需求:目標資料中心應具備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保護資料和系統的安全。
    • 成本效益:目標資料中心應在滿足業務需求的同時,兼顧成本效益。
  • 高階規劃所需資訊 (Information needed for high level planning):高階規劃階段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資訊,包括:
    • 業務需求:企業的業務目標、發展策略、應用程式組合、服務水準要求等。
    • 現有 IT 環境:現有資料中心的設施、設備、網路、系統、應用程式、資料等詳細資訊。
    • 目標 IT 環境:目標資料中心的選址、設施、設備、架構、服務模式等初步方案。
    • 法規和合規性要求:相關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合規性要求等。
    • 預算和資源:專案的預算、人力資源、時間限制等。

設計目標資料中心 (Design Target Data Centre)

  • 目標資料中心的需求 (Requirements for the target data centre):在設計目標資料中心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需求:
    • 業務需求:目標資料中心應能滿足企業未來業務發展的需求,包括效能、容量、可用性、可擴展性等。
    • 技術需求:目標資料中心應採用先進的技術架構和設備,提升 IT 基礎設施的效能和效率。
    • 成本需求:目標資料中心應在滿足業務和技術需求的同時,兼顧成本效益。
    • 合規性需求:目標資料中心應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
    • 永續性需求:目標資料中心應考慮節能減碳,降低環境影響。
  • 資料中心規模估算 (Sizing the data centre):資料中心規模估算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
    • 伺服器數量:根據應用程式和服務的需求,估算所需的伺服器數量。
    • 儲存容量:根據資料量和資料成長預測,估算所需的儲存容量。
    • 網路頻寬:根據網路流量預測,估算所需的網路頻寬。
    • 電力需求:根據設備功耗,估算所需的電力容量。
    • 冷卻需求:根據設備發熱量,估算所需的冷卻容量。
    • 空間需求:根據設備數量和佈局,估算所需的機房空間。
  • 架構需求 (Architectural requirements):目標資料中心架構設計應遵循模組化、標準化、彈性化、安全可靠的原則。常見的資料中心架構包括:
    • 實體架構:機房佈局、電力系統、冷卻系統、消防系統、監控系統等。
    • 網路架構:網路拓撲、網路設備選型、網路安全設計等。
    • 運算架構:伺服器選型、虛擬化技術、容器技術、雲端平台等。
    • 儲存架構:儲存設備選型、儲存網路、資料備份與復原、資料生命週期管理等。
    • 安全架構:實體安全、網路安全、系統安全、應用程式安全、資料安全等。
  • 冷卻需求 (Cooling requirements):資料中心設備運作會產生大量熱能,需要有效的冷卻系統來維持機房溫度在適當範圍內。CDMS 課程介紹了常見的資料中心冷卻技術,包括:
    • 氣冷:利用空調系統將冷空氣吹入機房,帶走設備產生的熱量。
    • 液冷:利用液體作為冷卻介質,直接或間接地冷卻設備。液冷技術的冷卻效率更高,更節能。
    • 自然冷卻:在氣候條件允許的地區,可以利用自然冷空氣進行冷卻,降低能源消耗。
  • 電力需求 (Power requirements):資料中心是耗電大戶,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CDMS 課程講解了資料中心電力系統的設計要點,包括:
    • 電力容量規劃:根據設備功耗和未來擴容需求,規劃足夠的電力容量。
    • 供電架構:採用雙迴路供電、不斷電系統 (UPS)、發電機等措施,提高電力系統的可靠性。
    • 配電系統:合理的配電系統設計,確保電力安全、高效地分配到各個設備。
    • 節能措施:採用節能設備、優化冷卻系統、提升電力使用效率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 安全 (Security):資料中心安全至關重要,CDMS 課程從多個層面探討資料中心安全:
    • 實體安全:機房選址、門禁系統、監控系統、環境監控、消防系統等。
    • 網路安全:防火牆、入侵偵測系統 (IDS)、入侵防禦系統 (IPS)、虛擬私人網路 (VPN)、安全資訊與事件管理 (SIEM) 等。
    • 系統安全:作業系統安全配置、漏洞管理、身分與存取管理 (IAM)、多因素驗證 (MFA) 等。
    • 應用程式安全:安全開發生命週期 (SDLC)、應用程式漏洞掃描、Web 應用程式防火牆 (WAF) 等。
    • 資料安全:資料加密、資料遮蔽、資料外洩防護 (DLP)、資料備份與復原、資料生命週期管理等。

詳細探索與規劃 (Detailed Discovery and Planning)

  • 探索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discovery):詳細探索是資料中心遷移專案成功的關鍵步驟。通過詳細探索,可以全面了解現有 IT 環境的各個方面,為後續的遷移規劃和實施奠定基礎。
  • 自動化探索工具 (Automated discovery tools):自動化探索工具可以自動收集現有 IT 環境的資訊,例如伺服器、網路設備、應用程式、資料庫、虛擬機器、雲端資源等。常用的自動化探索工具包括:
    • 網路掃描器:掃描網路中的設備和服務。
    • 代理程式:安裝在伺服器和設備上的軟體,收集系統和應用程式資訊。
    • API 介面:與雲端平台和虛擬化平台整合,獲取資源資訊。
  • 資產管理 (Asset management):資產管理是對 IT 資產進行盤點、追蹤、管理和維護的過程。在資料中心遷移專案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系統,記錄所有 IT 資產的詳細資訊,包括硬體、軟體、配置、位置、負責人等。
  • 網1路與系統依賴性 (Network and system dependencies):了解應用程式和系統之間的依賴關係至關重要。CDMS 課程介紹了依賴性分析的方法,例如應用程式流程分析、服務地圖繪製、組態管理資料庫 (CMDB) 等。依賴性分析的結果,將用於制定遷移順序和遷移策略。
  • 詳細遷移規劃 (Detailed migration planning):詳細遷移規劃是基於高階規劃和詳細探索的結果,制定具體的遷移方案。詳細遷移規劃應包括:
    • 遷移範圍:明確定義遷移的 IT 資產範圍,例如哪些應用程式、系統、資料需要遷移。
    • 遷移策略:選擇合適的遷移策略,例如異質遷移、同質遷移、實體遷移等。
    • 遷移方法:確定具體的遷移方法,例如重新託管、重新平台化、重新架構等。
    • 遷移時程:制定詳細的遷移時程表,包括每個遷移階段的開始和結束時間。
    • 資源需求:估算遷移所需的資源,包括人力、設備、軟體、工具等。
    • 風險應對計畫:針對已識別的風險,制定應對措施。
    • 驗收標準:明確定義遷移成功的標準,例如系統功能驗證、效能測試、使用者驗收測試 (UAT) 等。
  • 遷移波次 (Migration waves):大型資料中心遷移專案通常需要分階段進行,劃分遷移波次可以降低遷移風險,提高專案的可管理性。CDMS 課程介紹了遷移波次的劃分原則,例如按應用程式、系統、服務或地理位置劃分。
  • 人員配置 (Staffing):資料中心遷移專案需要組建專業的專案團隊,成員應具備不同的技能和經驗,包括專案經理、系統工程師、網路工程師、資料庫管理員、安全專家等。CDMS 課程強調專案團隊的組建和管理,以及如何確保團隊成員之間的有效協作。
  • 保固與保險 (Warranties and insurance):在資料中心遷移專案中,需要考慮設備保固和保險。對於新購設備,應確認供應商提供的保固條款;對於遷移過程中的設備損壞或資料遺失,應購買適當的保險,降低風險。

安全 (Safety)

  • 安全預防措施 (Safety precautions):資料中心遷移涉及大量的設備搬運、安裝和測試工作,安全至關重要。CDMS 課程強調安全預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
    • 風險評估:在遷移前進行全面的安全風險評估,識別潛在的安全風險。
    • 安全計畫:制定詳細的安全計畫,明確安全責任、安全流程和應急措施。
    • 安全培訓:對所有參與遷移的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能。
    • 個人防護裝備 (PPE):提供必要的個人防護裝備,例如安全帽、安全鞋、防護手套等。
  • 技術安全審查 (Technical safety review):在遷移前、遷移中和遷移後,應進行技術安全審查,確保所有技術操作符合安全規範。技術安全審查應涵蓋電力安全、機械安全、網路安全、系統安全等方面。
  • 電力安全 (Electrical safety):電力安全是資料中心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CDMS 課程講解了電力安全的注意事項,包括:
    • 斷電程序:在進行任何電力操作前,必須嚴格遵守斷電程序,確保設備完全斷電。
    • 接地:所有設備必須良好接地,防止靜電和漏電。
    • 絕緣:所有電線和接頭必須絕緣良好,防止觸電。
    • 警示標誌:在危險區域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誌。
  • 起重安全 (Lifting):資料中心設備通常體積龐大、重量較重,起重作業存在風險。CDMS 課程介紹了起重安全的注意事項,包括:
    • 起重設備檢查:定期檢查起重設備的安全性,確保設備狀況良好。
    • 合格操作人員:起重作業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合格人員操作。
    • 安全操作規程:嚴格遵守起重安全操作規程,確保起重作業安全。
    • 起重區域管制:起重作業區域應設置警戒線,禁止非相關人員進入。
  • 遷移期間的人身安全 (Personal safety during migration):資料中心遷移現場環境複雜,人員走動頻繁,存在人身安全風險。CDMS 課程提醒注意以下人身安全事項:
    • 通道暢通:確保通道暢通,避免堆放雜物,防止絆倒或碰撞。
    • 照明充足:確保工作區域照明充足,避免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工作。
    • 警覺周圍環境:注意周圍環境,避免被移動設備或掉落物體砸傷。
    • 緊急應變:了解緊急出口和應急設備的位置,掌握應急處理流程。
  • 遷移期間的消防安全 (Fire safety during migration):資料中心火災風險高,遷移期間更應加強消防安全管理。CDMS 課程強調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介紹了消防安全的注意事項,包括:
    • 消防設備檢查:定期檢查消防設備的有效性,確保滅火器、灑水系統、火警警報系統等運作正常。
    • 易燃物管理:妥善管理易燃物,避免堆放在機房內。
    • 防火措施:採取防火分隔、防火封堵等措施,降低火災蔓延的風險。
    • 消防演練:定期進行消防演練,提高人員的消防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安全 (Security)

  • 存取與安全之間的爭議 (Controversy between access and security):在資料中心遷移專案中,存取便利性與安全性的平衡是一個挑戰。過於嚴格的存取控制可能影響遷移效率,而過於寬鬆的存取控制則可能增加安全風險。CDMS 課程探討了如何在存取便利性與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 存取控制 (Access control):存取控制是資料中心安全的重要措施,旨在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存取資料中心設施和資源。CDMS 課程介紹了常見的存取控制技術,包括:
    • 實體存取控制:門禁系統、生物辨識、監視系統、警衛巡邏等。
    • 邏輯存取控制:身分驗證、授權管理、存取控制列表 (ACL)、角色基礎存取控制 (RBAC) 等。
  • 遷移期間的安全管理 (Managing security during migration):在資料中心遷移期間,安全風險較高。CDMS 課程強調在遷移過程中,必須加強安全管理,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降低安全風險。
  • 遷移期間的安全性 (Security during migration):遷移期間的安全性措施包括:
    • 資料加密:在資料傳輸和儲存過程中,對敏感資料進行加密,防止資料洩露。
    • 安全通道:使用安全通道 (例如 VPN) 傳輸資料,防止資料在傳輸過程中被竊聽或篡改。
    • 存取控制:嚴格控制遷移期間對資料中心設施和資源的存取權限。
    • 安全監控:加強安全監控,及時發現和應對安全事件。
  • 金鑰管理 (Key management):若在遷移過程中使用了加密技術,金鑰管理至關重要。CDMS 課程介紹了金鑰管理的基本概念、金鑰生命週期管理、金鑰儲存和備份、金鑰輪換等。
  • 實務提示與技巧 (Practical hints and tips):CDMS 課程分享了資料中心遷移專案的實務經驗和技巧,例如:
    • 充分準備:在遷移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詳細的規劃、全面的測試、充分的資源準備等。
    • 風險意識:始終保持風險意識,及早識別和應對風險。
    • 持續溝通:保持與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持續溝通,確保資訊暢通。
    • 團隊協作:建立高效協作的專案團隊,確保團隊成員之間密切配合。
    • 彈性應變:在遷移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意料之外的問題,需要保持彈性,及時調整計畫。
  • 持續改善 (Continuous improvement):資料中心遷移不是一次性任務,而是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CDMS 課程鼓勵學員在遷移完成後,持續監控和評估資料中心的效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並根據評估結果,持續進行優化和改善。

實施 (Implementation)

  • 預演 (Rehearsal):在正式遷移前,進行預演至關重要。預演可以驗證遷移計畫的可行性,發現潛在的問題,並讓專案團隊熟悉遷移流程。CDMS 課程建議進行多次預演,模擬不同的遷移場景。
  • 路線勘查 (Route investigation):若涉及實體設備搬遷,路線勘查必不可少。路線勘查需要確認搬運路線的暢通性、承重能力、限高限寬等,確保設備搬運安全順利。
  • 資源調度 (Resourcing):實施階段需要調度大量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設備資源、物料資源、工具資源等。CDMS 課程強調資源調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配資源。
  • 物流團隊 (Logistics team):大型資料中心遷移專案需要建立專業的物流團隊,負責設備的包裝、搬運、運輸、倉儲、安裝等工作。物流團隊應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技能,確保設備安全、準時地運達目標資料中心。
  • 包裝 (Packing):設備包裝是設備搬運的重要環節。CDMS 課程介紹了設備包裝的注意事項,包括:
    • 防震:採用防震材料,例如氣泡膜、珍珠棉、瓦楞紙板等,保護設備在運輸過程中免受震動損壞。
    • 防潮:採用防潮材料,例如乾燥劑、防潮膜等,防止設備受潮。
    • 防靜電:對於電子設備,應採用防靜電包裝材料,防止靜電損壞。
    • 標示:在包裝箱上清晰標示設備名稱、型號、數量、重量、注意事項等資訊。
  • 運輸 (Transport):設備運輸是遷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CDMS 課程講解了設備運輸的注意事項,包括:
    • 運輸方式選擇:根據設備的體積、重量、數量、距離、時效性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例如陸運、海運、空運等。
    • 運輸路線規劃:規劃最佳運輸路線,避開交通擁堵路段和限行路段。
    • 運輸安全: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確保設備在運輸過程中安全。
    • 運輸保險:購買運輸保險,降低運輸風險。
  • 設備安裝 (Installing the equipment):設備安裝是遷移實施的最後一步。CDMS 課程介紹了設備安裝的注意事項,包括:
    • 安裝環境準備:確保目標資料中心機房環境符合設備安裝要求,例如溫度、濕度、潔淨度、電力、網路等。
    • 安裝流程:嚴格按照設備安裝手冊和操作規程進行安裝。
    • 線纜佈線:線纜佈線應整齊、美觀、易於維護,並符合規範。
    • 標示:對所有線纜和接頭進行清晰標示,方便後續維護和管理。
  • 遷移後支援 (Post migration support):遷移完成後,需要提供一段時間的遷移後支援,協助使用者解決遷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系統平穩過渡。CDMS 課程強調遷移後支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提供支援服務。

資料中心退役 (Data Centre Retirement)

  • 主要考量 (Main points to consider):當資料中心需要退役時,需要考慮多個方面:
    • 資料遷移:在退役前,必須將資料中心內的資料遷移到新的資料中心或雲端平台。
    • 應用程式遷移:將資料中心內的應用程式遷移到新的環境。
    • 設備處置:對退役的 IT 設備進行妥善處置,包括回收、報廢或捐贈。
    • 設施退役:對資料中心設施系統進行退役處理,例如電力系統、冷卻系統、消防系統等。
    • 建築物退役:若資料中心建築物也需要退役,則需要考慮建築物拆除或改建。
  • 退役 ICT 硬體 (Retiring ICT hardware):退役 ICT 硬體設備需要考慮資料安全和環境保護。CDMS 課程介紹了 ICT 硬體設備退役的最佳實務,包括:
    • 資料清除:在設備報廢前,必須徹底清除設備上的所有資料,防止資料外洩。常用的資料清除方法包括資料覆寫、磁碟消磁、物理銷毀等。
    • 設備回收:對於仍有使用價值的設備,可以考慮回收利用,降低浪費。
    • 環保處置:對於報廢的設備,應委託有资质的回收商進行環保處置,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 退役資料中心設施系統 (Retiring data centre facility systems):資料中心設施系統退役需要考慮安全和環保。CDMS 課程講解了資料中心設施系統退役的注意事項,包括:
    • 安全斷電:在拆除電力系統前,必須確保完全斷電,防止觸電事故。
    • 冷媒回收:若冷卻系統使用了冷媒,必須由專業人員回收冷媒,避免洩漏到大氣中。
    • 廢棄物處理:對拆除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分類處理,符合環保要求。
  • 退役資料中心建築物 (Retiring data centre building):若資料中心建築物也需要退役,則需要考慮建築物拆除或改建的相關法規和流程。CDMS 課程簡要介紹了建築物退役的相關考量。
  • 考量環境面向 (Consider environmental aspects):資料中心退役應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CDMS 課程強調在資料中心退役過程中,應考慮環境面向,例如節能減碳、廢棄物回收、污染防治等。
  • 法律面向 (Legal aspects):資料中心退役涉及法律法規,例如環境保護法規、勞工法規、合約法規等。CDMS 課程提醒在資料中心退役時,務必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降低法律風險。

專案結束 (End of Project)

  • 專案收尾 (Project closure):專案收尾是資料中心遷移專案的最後階段,旨在正式結束專案,並總結專案經驗教訓。CDMS 課程介紹了專案收尾的關鍵活動:
    • 專案驗收:根據驗收標準,對遷移成果進行驗收,確認是否達成專案目標。
    • 文件歸檔:將專案的所有文件,包括專案計畫、範疇說明書、WBS、時程計畫、預算、風險管理計畫、測試報告、驗收報告等,進行整理和歸檔,方便日後查閱和參考。
    • 合約結案:若專案涉及外包合約,需要按照合約條款進行結案。
    • 資源釋放:將專案團隊成員調回原部門或分配到其他專案,釋放專案資源。
    • 專案總結:召開專案總結會議,回顧專案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總結經驗教訓。
  • 經驗學習 (Lessons learned):經驗學習是專案收尾的重要環節。CDMS 課程強調從專案中學習經驗教訓,並將其應用於未來的專案中。經驗學習應涵蓋專案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專案規劃、風險管理、溝通協調、技術實施等。
  • 專案分階段完成 (Phased completion of project):大型資料中心遷移專案通常分階段完成。CDMS 課程介紹了分階段完成專案的優點,例如降低風險、提高靈活性、提前實現部分價值等。
  • 專案結束的標準 (Criteria for project closure):專案結束需要明確的標準。CDMS 課程列舉了專案結束的常用標準,例如:
    • 所有交付物已完成並通過驗收
    • 專案目標已達成
    • 專案預算已用完
    • 專案時程已到期
    • 利害關係人已同意專案結束
  • 專案成果 (The outcome of the project):專案成果是衡量專案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CDMS 課程強調在專案收尾階段,應評估專案成果,確認是否達成了預期的業務價值和效益。
  • 專案結束 (End of project):專案結束是專案生命週期的終點。CDMS 課程提醒在專案結束時,應舉行正式的專案結束儀式,慶祝專案成功,並感謝專案團隊成員的辛勤付出。

CDMS 認證的考試與認證流程

CDFOS認證考試是由全球知名的考試認證機構 EXIN 負責執行和頒發。CDMS認證考試為閉卷選擇題形式,考試時間為 60 分鐘,總共 40 題複選題。考生需在 60 分鐘內完成所有題目,答對27道題方可通過考試。

認證流程如下:

  1. 參加 CDMS 課程培訓: 報名參加 EPI 授權培訓機構舉辦的 CDMS 認證課程。
  2. 完成課程學習: 完成為期三天的 CDMS 課程學習,掌握課程內容。
  3. 參加認證考試: 在授權考試中心參加 CDMS 認證考試。
  4. 通過考試: 考試成績達到合格標準(答對 27 題以上)。
  5. 獲得認證: 通過考試後,即可獲得 EXIN 頒發的 CDMS 認證證書。

CDMS 認證證書有效期為三年,到期後需要重新認證以維持證書有效性。

CDMS 認證的職業發展與應用

CDMS 認證是資料中心遷移領域的黃金標準認證,獲得 CDMS 認證的專業人士,在職業發展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CDMS 認證持有者可以從事以下職位:

  • 資料中心遷移專案經理
  • 資料中心顧問
  • IT 基礎設施經理
  • 雲端遷移專家
  • 系統整合工程師

CDMS 認證的應用場景廣泛,包括:

  • 提升專業能力:CDMS 認證課程系統地講解了資料中心遷移的各個方面,有助於專業人士提升資料中心遷移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 增強職場競爭力:CDMS 認證是國際認可的專業認證,獲得 CDMS 認證,可以增強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更容易獲得高階職位和更高的薪資待遇。
  • 拓展職業發展:CDMS 認證為專業人士打開了資料中心遷移領域的職業發展通道,可以從事資料中心遷移專案管理、諮詢、設計、實施等工作。
  • 企業內部培訓:企業可以將 CDMS 認證課程作為內部培訓課程,提升員工的資料中心遷移能力,打造專業的資料中心遷移團隊。

CDMS 認證的未來趨勢

隨著雲端運算、邊緣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角色和形態也在不斷演變。未來的資料中心將更加分散化、混合化、智能化。資料中心遷移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遷移的複雜度和挑戰也將不斷提升。

CDMS 認證課程將持續更新和完善,以應對資料中心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未來的 CDMS 認證課程可能會更加強調以下方面:

  • 混合雲和多雲遷移:隨著混合雲和多雲架構成為主流,CDMS 認證課程將加強混合雲和多雲遷移的相關內容,幫助專業人士掌握混合雲和多雲遷移的策略、方法和技術。
  • 邊緣運算遷移:邊緣運算興起,資料中心將更加分散化,部分資料中心將遷移至邊緣節點。CDMS 認證課程可能會納入邊緣運算遷移的相關內容。
  • 自動化遷移工具:自動化遷移工具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CDMS 認證課程將加強自動化遷移工具的介紹和應用,幫助專業人士提高遷移效率和降低遷移成本。
  • 資料中心永續性:永續發展成為全球共識,資料中心節能減碳日益重要。CDMS 認證課程可能會更加強調資料中心永續性設計和綠色遷移的相關內容。

結論

EPI CDMS 認證課程是資料中心遷移領域的權威認證,為專業人士提供了系統、全面的資料中心遷移知識體系。通過 CDMS 認證,可以證明持證者具備資料中心遷移專案所需的專業能力,在職業發展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隨著資料中心遷移需求的持續增長和技術的不斷發展,CDMS 認證的價值將更加凸顯,成為資料中心遷移領域專業人士的必備證照。

常見問答

CDMS 認證適合哪些人?

CDMS 認證適合從事資料中心管理、IT 基礎設施管理、雲端運算、系統整合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及希望深入了解資料中心遷移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CDMS 認證考試的難度如何?

CDMS 認證考試涵蓋 CDMS 課程的所有內容,需要考生具備紮實的資料中心遷移知識和技能。建議考生先參加 CDMS 認證課程,系統學習,並做好充分的考前準備。

CDMS 認證的有效期是多久?到期後如何重新認證?

CDMS 認證證書有效期為三年。到期後,持證者需要參加重新認證考試,以保持認證的有效性。

CDMS 認證課程的費用是多少?

CDMS 認證課程的費用因培訓機構和地區而異,具體費用請諮詢 EPI 授權培訓機構。

除了 CDMS 認證外,還有哪些資料中心相關的國際認證?

除了 CDMS 認證外,常見的資料中心相關國際認證還包括 CDCP、CDCE、CompTIA Data+、AWS Certified Cloud Practitioner 等。

如何查詢 CDMS 認證的真偽?

可以通過 EPI 官網提供的認證驗證系統,查詢 CDMS 認證的真偽。

引用資料來源

補充說明 – Security VS Safety

「Security」和「Safety」在中文裡都可以翻譯成「安全」,但它們在英文中以及實際應用上,確實有著不同的側重和含義。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能更精準地使用「安全」這個詞彙,也能更全面地理解安全的概念。

簡單來說,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風險的來源和防護的重點:

  • Safety (安全 – 側重於「安穩」、「平安」):
    • 強調免於意外事故或無意間的危險。
    • 關注的是預防由於環境、設備、操作失誤等非人為故意因素造成的傷害或損害。
    • 可以理解為「平安」、「安穩」、「免於意外的危險」。
  • Security (安全 – 側重於「防禦」、「保衛」):
    • 強調免於有意的、惡意的威脅或侵害。
    • 關注的是防範來自人為的、故意的、惡意行為(例如犯罪、攻擊、未授權存取等)造成的損害或損失。
    • 可以理解為「防禦」、「保衛」、「免於惡意侵害的危險」。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以下列舉一些例子:

Safety (安全 – 平安、安穩)

  • Fire safety (消防安全 / 火災安全):指預防火災發生,以及在火災發生時保障人員和財產安全。這主要關注的是意外起火的風險,以及如何建立安全的環境來應對火災。
    • 中文可以說:消防安全措施、火災安全演習、確保建築物的消防安全。
  • Road safety (道路安全 / 交通安全):指預防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使用者(行人、駕駛人等)的安全。這關注的是意外發生的交通事故,以及如何建立安全的交通規則和環境。
    • 中文可以說:道路安全宣導、交通安全法規、提升道路安全。
  • Workplace safety (工作場所安全 / 職業安全):指預防工作場所中發生的意外事故,保障員工的健康和安全。這關注的是意外發生的工傷事故,以及如何建立安全的工作環境和操作流程。
    • 中文可以說:工作場所安全檢查、職業安全訓練、保障員工的工作場所安全。
  • Food safety (食品安全):指確保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中,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這關注的是食品生產過程中意外發生的污染或不當處理,以及如何確保食品的安全食用。
    • 中文可以說: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安全檢驗、保障食品安全。

Security (安全 – 防禦、保衛)

  • National security (國家安全):指國家免受外部和內部的威脅,包括軍事威脅、恐怖主義、間諜活動、網路攻擊等。這關注的是有意的、惡意的威脅,以及如何保衛國家安全。
    • 中文可以說:維護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戰略、國家安全部門。
  • Cybersecurity (網路安全 / 資訊安全):指保護電腦系統、網路和資料免受未經授權的存取、使用、洩露、破壞或修改。這關注的是有意的、惡意的網路攻擊、駭客入侵等,以及如何防禦網路威脅。
    • 中文可以說:網路安全防護、資訊安全政策、提升網路安全。
  • Data security (資料安全 / 數據安全):指保護資料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資料被未經授權的存取、洩露、篡改或破壞。這關注的是有意的、惡意的資料竊取、資料洩露等,以及如何保衛資料安全。
    • 中文可以說:資料安全措施、數據安全規範、保障資料安全。
  • Home security (居家安全 / 家庭安全):指保護家庭住宅免受盜竊、入侵等犯罪行為的侵害。這關注的是有意的、惡意的犯罪行為,以及如何保衛居家安全。
    • 中文可以說:居家安全系統、家庭安全警報、提升居家安全。

總結來說:

  • Safety 關注的是「意外」,目標是建立一個「安穩」、「平安」的環境,避免意外傷害。
  • Security 關注的是「惡意」,目標是建立一個「防禦」、「保衛」的系統,抵禦惡意侵害。

雖然中文都用「安全」來翻譯,但在理解英文語境時,需要根據上下文判斷指的是哪一種「安全」,才能更準確地把握其含義。在撰寫中文文件時,如果需要更精確地表達,可以考慮使用更具體的詞彙,例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網路安全」、「國家安全」等等,以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