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banner

CDFOM – EPI 資料中心認證課程

EPI CDFOM

在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今日,資料中心已成為數位經濟的基石。從雲端運算、電子商務到人工智慧,各項仰賴數據傳輸與處理的應用,皆離不開穩定可靠的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然而,資料中心的高可用性、高效率運作,並非理所當然。其背後仰賴的是一套完善的營運管理體系,以及專業的營運管理人才。

隨著資料中心規模日益擴大、技術日趨複雜,傳統的營運模式已面臨嚴峻挑戰。如何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確保設施安全、優化能源效率、提升服務水準,成為資料中心營運商亟需解決的課題。在此背景下,具備國際認可的專業認證,成為衡量資料中心營運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EPI (Enterprise Products Integration) 作為全球知名的資料中心專業認證機構,其 Certified Data Centre Facilities Operations Manager (CDFOM®) 認證課程,正是針對資料中心營運管理人員所設計的專業培訓。CDFOM課程體系完整、內容深入,涵蓋資料中心營運管理的各個面向,旨在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實戰能力的資料中心營運管理菁英。

本專欄將深入剖析 EPI CDFOM 認證課程,從課程概述、主要內容、認證流程、職業發展、未來趨勢等多個角度,全面解析 CDFOM 認證的價值與意義,為有意投入或提升資料中心營運管理專業的人士,提供一份詳盡的指南。

CDFOM 的概述

EPI CDFOM® (Certified Data Centre Facilities Operations Manager) 認證課程,是一項為期三天的密集培訓課程,旨在為資料中心設施營運管理人員提供深入的知識與技能,使其能夠有效地管理和營運高可用性的資料中心設施。CDFOM 認證著重於資料中心日常營運管理的實務操作,內容涵蓋服務水準管理、資料中心組織架構、安全與法規遵循、實體安全管理、設施管理、資料中心營運、監控與報告、專案管理、環境永續性、組織韌性、治理、風險與合規性等十一個核心領域。

CDFOM 認證課程由業界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課程內容不僅涵蓋理論知識,更強調實務技能的培養。透過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模擬演練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協助學員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情境中。完成課程並通過認證考試後,學員將獲得全球認可的 CDFOM® 專業認證,證明其具備勝任資料中心營運管理職位的專業能力。

CDFOM 主要內容

EPI CDFOM 認證課程內容廣泛且深入,涵蓋資料中心營運管理的各個關鍵領域。以下將根據 EPI 官網資訊,詳細解說 CDFOM 課程的十一個主要內容模組:

服務水準管理 (Service Level Management)

服務水準管理是資料中心營運管理的核心環節,其目標在於確保資料中心提供的服務能夠滿足客戶的業務需求與期望。CDFOM 課程中,服務水準管理模組涵蓋以下重要主題:

  • 服務水準管理 (Service Level Management):深入探討服務水準管理的概念、原則與目標,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務水準管理在資料中心營運中的重要性。課程內容涵蓋服務水準管理的生命週期、關鍵流程、角色與職責,協助學員建立完整的服務水準管理體系。
  • 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服務水準管理的第一步是了解客戶的需求。本單元講解如何有效地進行需求分析,包括識別客戶的業務目標、服務需求、效能期望、可用性要求、安全考量等。課程將介紹各種需求分析方法與工具,例如訪談、問卷調查、工作坊等,協助學員準確掌握客戶的真實需求。
  • 能力評估 (Capability assessment):在了解客戶需求後,資料中心營運團隊需要評估自身的能力,以確認是否能夠滿足客戶的服務水準要求。本單元將介紹如何進行能力評估,包括評估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效能、容量、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營運團隊的技術能力、流程成熟度等。透過能力評估,可以找出營運能力與客戶需求之間的差距,作為服務改進的依據。
  • 服務組合 (Service portfolio):服務組合是資料中心提供的所有服務的集合。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和管理服務組合,包括定義服務的種類、範圍、內容、目標客戶群、服務水準目標、價格策略等。課程將介紹服務組合管理的框架、流程、工具,協助學員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且具競爭力的服務組合。
  • 服務目錄 (Service catalogue):服務目錄是服務組合中所有服務的詳細描述,是客戶了解資料中心服務內容的重要窗口。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和維護服務目錄,包括服務項目的描述、服務水準目標、服務價格、訂購流程、服務條款等。課程強調服務目錄的清晰度、易讀性、完整性,確保客戶能夠快速找到所需的服務資訊。
  • 服務水準協議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As):服務水準協議是資料中心與客戶之間就服務水準目標、責任義務、違約賠償等事項達成的正式協議。本單元深入剖析 SLA 的內容、結構、制定流程、法律考量等。課程將介紹 SLA 的關鍵要素,例如服務範圍、服務時間、可用性指標、效能指標、回應時間、問題解決時間、升級機制、報告機制、審核機制等,協助學員制定出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時效性 (SMART) 的 SLA。
  • 可用性衡量 (Availability measurement):可用性是衡量資料中心服務品質的重要指標。本單元講解如何衡量服務的可用性,包括定義可用性的計算公式、選擇適當的可用性指標 (例如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MTBF、平均修復時間 MTTR、可用性百分比等)、收集和分析可用性數據。課程將介紹各種可用性衡量工具與技術,協助學員準確監控和評估服務的可用性。
  • SLA 中的數據點 (Data points in SLA):SLA 中需要包含各種數據點,以作為衡量服務水準的依據。本單元詳細說明 SLA 中常見的數據點,例如系統可用時間、網路延遲、應用程式回應時間、交易成功率、錯誤率、客戶滿意度等。課程將指導學員如何選擇適當的數據點、定義數據點的收集方法、設定數據點的目標值與臨界值。
  • 服務報告 (Service reporting):服務報告是向客戶和管理階層匯報服務水準績效的重要方式。本單元講解如何撰寫清晰、簡潔、有效的服務報告,包括報告的頻率、格式、內容、受眾。課程將介紹服務報告的關鍵要素,例如服務績效摘要、SLA 達成率、服務中斷事件、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案、服務改進建議等。
  • 客訴處理程序 (Complaint procedure):客訴是服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完善的客訴處理程序,包括客訴接收、記錄、分類、調查、解決、回覆、追蹤等環節。課程強調客訴處理的及時性、有效性、公正性,以及從客訴中學習和改進服務的重要性。
  • 客戶滿意度衡量 (Customer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客戶滿意度是衡量服務品質的最終指標。本單元講解如何衡量客戶滿意度,包括選擇適當的衡量方法 (例如問卷調查、訪談、焦點小組等)、設計有效的問卷、分析客戶滿意度數據。課程強調客戶滿意度衡量的客觀性、系統性、持續性,以及將客戶滿意度數據應用於服務改進的重要性。
  • 服務改進流程 (Service Improvement Process, SIP):服務改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服務改進流程,包括識別服務改進機會、制定服務改進計畫、執行服務改進措施、評估服務改進效果。課程將介紹各種服務改進方法與工具,例如 PDCA 循環、六標準差、精實管理等,協助學員持續提升服務品質。
  • SLA 內容 (SLA content):本單元總結 SLA 的核心內容要素,並提供 SLA 範本與實例,協助學員快速掌握 SLA 的撰寫技巧,確保 SLA 的完整性、有效性、可執行性。課程將強調 SLA 內容的客製化,以滿足不同客戶、不同服務的特定需求。

資料中心組織 (The Data Center Organization)

資料中心組織是資料中心高效運作的基石。本模組深入探討資料中心組織架構、角色職責、人力資源管理等關鍵議題,協助學員建立高效協作的營運團隊。

  • 營運議題 (Operational issues):本單元分析資料中心營運中常見的議題與挑戰,例如人力資源短缺、技能落差、溝通協調障礙、應變能力不足等。課程將引導學員深入思考這些議題的根源,並探討有效的解決方案。
  • 組織圖 (Organization chart):組織圖是呈現資料中心組織架構的視覺化工具。本單元講解如何設計清晰、合理的資料中心組織圖,明確各部門、各職位之間的 reporting line 與職責範圍。課程將介紹不同規模、不同類型資料中心的組織架構範例,協助學員根據自身情況設計組織圖。
  • 角色與職責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明確的角色與職責是確保資料中心營運順暢的關鍵。本單元詳細定義資料中心營運團隊中各個角色的職責,例如資料中心經理、設施經理、維運工程師、監控人員、安全人員等。課程將提供角色職責描述範本,協助學員建立完善的職責體系。
  • 技能矩陣 (Skills matrix):技能矩陣是評估團隊技能水平、識別技能差距的有效工具。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技能矩陣,包括定義關鍵技能、評估團隊成員的技能水平、識別團隊的技能優勢與劣勢。課程將指導學員如何運用技能矩陣進行人力資源規劃、培訓需求分析、團隊組建等。
  • 應變/備援角色 (Contingency / backup roles):在資料中心營運中,意外事件難以避免。本單元強調建立應變/備援角色的重要性,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有備援人員可以迅速接替關鍵職位,維持營運的持續性。課程將介紹如何識別關鍵職位、設定備援人員、制定備援計畫、進行備援演練。
  • 輪班管理 (Shift management):對於需要 24/7 全天候運作的資料中心,輪班管理至關重要。本單元講解如何設計合理的輪班制度,包括輪班模式選擇、排班原則、工時管理、休息時間安排、輪班交接流程等。課程將強調輪班管理的公平性、效率性、安全性,以及對員工身心健康的考量。
  • 績效管理 (Performance management):績效管理是提升團隊效率、激勵員工士氣的重要手段。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績效管理體系,包括設定績效目標、評估績效表現、提供績效回饋、實施績效改進措施。課程將介紹各種績效評估方法與工具,例如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360 度評估、平衡計分卡等。
  • 職涯發展 (Career development):提供員工職涯發展機會,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本單元探討如何為資料中心營運團隊成員規劃職涯發展路徑,包括職位晉升管道、技能提升計畫、專業認證鼓勵等。課程將強調職涯發展規劃的個人化、長期性、激勵性。
  • 培訓與評估 (Training and assessment):持續的培訓與評估是確保團隊技能與時俱進的必要措施。本單元講解如何規劃和執行培訓計畫,包括培訓需求分析、培訓內容設計、培訓方式選擇、培訓效果評估。課程將介紹各種培訓方法,例如課堂教學、線上學習、實作演練、工作指導等。
  • 職位輪調 (Job rotation):職位輪調是一種有效的員工發展與技能提升策略。本單元探討職位輪調的優點與實施方式,包括輪調目標設定、輪調計畫制定、輪調期間的職責與權限、輪調效果評估。課程將強調職位輪調的系統性、計畫性、漸進性。
  • 繼任計畫 (Succession planning):繼任計畫是確保關鍵職位在人員異動時,能夠順利交接,維持組織運作的穩定性。本單元講解如何制定繼任計畫,包括識別關鍵職位、選拔繼任者、培養繼任者、交接流程規劃。課程將強調繼任計畫的前瞻性、系統性、保密性。
  • 紀律方案 (Disciplinary program):紀律方案是維護組織秩序、規範員工行為的重要工具。本單元探討如何建立公平、公正、有效的紀律方案,包括紀律政策制定、違規行為界定、懲處措施、申訴管道。課程將強調紀律方案的教育性、預防性、一致性。

管理安全與法規要求 (Managing Safety & Statutory Requirements)

資料中心安全至關重要,不僅關乎設備與數據的安全,更直接影響人員的生命安全。本模組深入探討資料中心安全管理與法規遵循的各個面向,確保學員能夠建立安全合規的營運環境。

  • 安全政策與法規 (Safet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本單元介紹資料中心安全管理相關的政策與法規,包括國際標準、國家法規、行業規範、企業內部政策等。課程將重點講解與資料中心營運密切相關的安全法規,例如勞工安全衛生法規、消防法規、建築法規、環保法規等。
  • 職業健康與安全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OH&S):職業健康與安全是保障員工在工作場所免受危害的重要措施。本單元深入探討 OH&S 的概念、原則、管理體系,以及資料中心環境中常見的職業健康與安全風險,例如電力安全、機械安全、化學品安全、噪音危害、人因工程等。課程將指導學員如何進行風險評估、制定安全措施、建立 OH&S 管理體系。
  • 安全意識培訓 (Safety awareness training):提升員工安全意識是預防事故發生的根本之道。本單元講解如何設計和實施有效的安全意識培訓計畫,包括培訓內容設計、培訓方式選擇、培訓對象分類、培訓效果評估。課程將強調安全意識培訓的持續性、全員參與、情境模擬。
  • 工作許可制度 (Permit to Work, PTW):工作許可制度是一種控制高風險作業的安全管理方法。本單元詳細介紹 PTW 的流程、表格、管理要點,以及在資料中心環境中 PTW 的應用情境,例如高空作業、電力作業、受限空間作業、動火作業等。課程將指導學員如何正確填寫 PTW 表格、執行 PTW 流程、確保作業安全。
  • 鎖定/標示 (Lock-out / Tag-out):鎖定/標示是一種防止設備意外啟動,保障維護人員安全的重要措施。本單元講解鎖定/標示的程序、設備、管理要求,以及在資料中心電力系統、機械系統、空調系統等設備維護中的應用。課程將強調鎖定/標示的嚴格執行、責任落實、定期檢查。
  • 個人防護裝備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個人防護裝備是保護員工免受工作場所危害的最後一道防線。本單元介紹常見的 PPE 種類、選擇原則、正確穿戴方法、維護保養要求,以及在資料中心不同作業環境中 PPE 的應用,例如安全帽、防護眼鏡、防護手套、安全鞋、耳塞等。課程將強調 PPE 的正確使用、定期檢查、及時更換。
  • 設備測試與標籤 (Testing and tagging of equipment):定期測試與標籤設備,可以確保設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本單元講解設備測試與標籤的流程、頻率、標準、記錄要求,以及在資料中心電力設備、消防設備、監控設備等方面的應用。課程將強調設備測試與標籤的專業性、規範性、可追溯性。
  • 緊急應變與響應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完善的緊急應變與響應計畫,可以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本單元講解如何制定緊急應變計畫,包括風險評估、應變組織建立、應變程序設計、應變資源準備、應變演練。課程將介紹資料中心常見的緊急事件類型,例如火災、停電、水災、網路攻擊等,以及應對不同事件的應變措施。
  • 安全議題報告 (Reporting of safety issues):建立暢通的安全議題報告管道,鼓勵員工主動報告安全隱患,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安全議題報告系統,包括報告管道、報告流程、保密機制、獎勵制度。課程將強調安全議題報告的及時性、真實性、保密性。
  • 審查/內部稽核/外部稽核 (Reviews / internal audit / external audit):定期進行安全審查、內部稽核、外部稽核,可以檢視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找出需要改進的環節。本單元講解安全審查、內部稽核、外部稽核的目的、範圍、流程、方法、頻率。課程將介紹常用的稽核標準與工具,例如 ISO 27001、ISO 45001、SOC 2 等。

管理實體安全 (Managing Physical Security)

資料中心的實體安全是保護資料中心設施、設備、數據免受未經授權的物理訪問、破壞、盜竊等威脅的重要防線。本模組深入探討資料中心實體安全管理的各個層面,確保學員能夠建立固若金湯的安全防護體系。

  • 安全政策與程序 (Security policies and procedures):完善的安全政策與程序是實體安全管理的基礎。本單元講解如何制定全面的安全政策與程序,涵蓋門禁管制、訪客管理、監視監控、入侵偵測、環境控制、應急響應等各個方面。課程將強調安全政策與程序的明確性、可操作性、定期更新。
  • 安全標準與指南 (Security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遵循國際安全標準與指南,可以提升資料中心實體安全管理的專業性與有效性。本單元介紹常用的資料中心實體安全標準與指南,例如 ISO 27001、TIA-942、SSAE 18 SOC 2 等。課程將重點講解這些標準與指南的核心要求,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資料中心實體安全管理實務中。
  • 安全人員 (Security staff):訓練有素、盡忠職守的安全人員是實體安全防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探討安全人員的招募、培訓、管理、績效評估,以及安全人員在資料中心實體安全管理中的角色與職責,例如門禁管制、巡邏檢查、事件響應、緊急處置等。課程將強調安全人員的專業素養、應變能力、團隊合作。
  • 安全意識 (Security awareness):提升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是構建全面實體安全防護體系的重要環節。本單元講解如何設計和實施有效的安全意識宣導計畫,包括宣導內容設計、宣導方式選擇、宣導對象分類、宣導效果評估。課程將強調安全意識宣導的持續性、全員參與、情境化、趣味性。
  • 安全事件管理 (Security incident management):即使有完善的預防措施,安全事件仍有可能發生。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完善的安全事件管理體系,包括事件通報、事件響應、事件調查、事件處理、事件恢復、事件追蹤、事件分析、事件改進。課程將強調安全事件管理的快速響應、有效處置、根本原因分析、預防措施強化。
  • 紀律方案 (Disciplinary program):針對違反安全政策與程序的行為,需要有明確的紀律方案進行約束。本單元探討如何將紀律方案應用於實體安全管理中,懲處違反安全規定的行為,以維護安全秩序,達到警示效果。課程將強調紀律方案的公平性、公正性、透明度。
  • 審查、內部稽核與外部稽核 (Reviews,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s):定期進行安全審查、內部稽核與外部稽核,可以檢視實體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性,找出需要改進的環節。本單元講解安全審查、內部稽核與外部稽核在實體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以及常用的稽核標準與工具。課程將強調稽核的獨立性、客觀性、專業性。

設施管理 (Facilities Management)

資料中心設施管理是確保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穩定可靠運作的關鍵。本模組深入探討資料中心設施維護管理的各個面向,協助學員建立完善的設施管理體系,確保資料中心設施的效能、可靠性、可用性。

  • 維護政策與程序 (Maintenance policies and procedures):完善的維護政策與程序是設施管理工作的指導方針。本單元講解如何制定全面的維護政策與程序,涵蓋預防性維護、矯正性維護、預測性維護、定期維護等各個方面。課程將強調維護政策與程序的系統性、完整性、可操作性。
  • 各種維護計畫 (Various maintenance programs):針對資料中心不同的設施設備,需要制定不同的維護計畫。本單元介紹資料中心常見的維護計畫類型,例如電力系統維護計畫、空調系統維護計畫、消防系統維護計畫、監控系統維護計畫、建築結構維護計畫等。課程將指導學員如何根據設備特性、運作環境、可靠性要求,制定客製化的維護計畫。
  • 維護活動委外 (Outsourcing of maintenance activities):在某些情況下,將部分維護活動委外給專業的維護服務商,可能更具成本效益。本單元探討維護活動委外的優點與缺點、委外策略選擇、服務商評選、合約管理、績效考核。課程將協助學員評估是否適合將維護活動委外,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委外維護服務。
  • 維護合約選項 (Maintenance contract options):選擇合適的維護合約類型,可以確保維護服務的品質與成本效益。本單元介紹常見的維護合約選項,例如定期維護合約、按次計費合約、全方位維護合約、績效導向合約等。課程將指導學員如何根據自身需求、預算限制、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最適合的維護合約類型。
  • 保固 (Warranty):設備保固是保障資料中心資產的重要機制。本單元講解設備保固的種類、範圍、期限、條款、索賠流程。課程將協助學員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設備保固,最大化保固的價值。
  • 維護排程 (Maintenance schedule):合理的維護排程可以確保維護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並最大程度地減少對資料中心營運的影響。本單元講解如何制定維護排程,包括維護頻率設定、維護時間安排、維護資源調度、維護工作優先順序。課程將介紹維護排程工具與技術,協助學員高效管理維護工作。
  • 服務情境 (Service situations):本單元探討資料中心設施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服務情境,例如設備故障、系統異常、環境告警、能源浪費等。課程將引導學員分析不同服務情境的成因、影響、應對措施,提升學員的應變能力。
  • 備品管理 (Spare part management):充足的備品庫存是快速排除設備故障、縮短停機時間的必要條件。本單元講解如何進行備品管理,包括備品需求預測、庫存量設定、採購流程、倉儲管理、領用管理、報廢管理。課程將強調備品管理的精確性、及時性、經濟性。
  • 汙染控制 (Contamination control):資料中心環境中的汙染物,例如灰塵、靜電、濕氣、化學物質等,可能對設備運作造成不良影響。本單元講解汙染控制的重要性、汙染源識別、汙染控制措施、環境監測。課程將介紹資料中心常用的汙染控制技術與設備,例如空氣過濾系統、靜電防護措施、濕度控制系統、化學物質偵測器等。

資料中心營運 (Data Center Operations)

資料中心營運是確保資料中心日常運作順暢的核心活動。本模組深入探討資料中心日常營運管理的各個環節,協助學員掌握資料中心營運的最佳實務。

  • 資料中心營運政策與程序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for data center operations):完善的營運政策與程序是資料中心日常營運的指導方針。本單元講解如何制定全面的營運政策與程序,涵蓋標準作業程序 (SOP)、變更管理程序、事件管理程序、容量管理程序、組態管理程序等。課程將強調營運政策與程序的標準化、流程化、文件化。
  • 服務營運與日常資料中心營運 (Service operations and the daily data center operations):本單元詳細解說資料中心服務營運的各個環節,以及日常資料中心營運的具體工作內容,例如設備啟動與關閉、系統監控、效能調優、容量規劃、備份與還原、安全巡檢、環境監控、報表產出等。課程將強調服務營運的流程化、自動化、智能化。

監控/報告/控制 (Monitoring / Reporting / Control)

有效的監控、報告與控制機制,是確保資料中心營運穩定可靠的關鍵。本模組深入探討資料中心監控體系的建立、報告機制的設計、控制流程的實施,協助學員建立全方位的營運監控體系。

  • 監控需求 (Monitoring requirements):本單元講解如何分析資料中心的監控需求,包括監控對象識別、監控指標選擇、監控頻率設定、監控系統架構設計。課程將介紹資料中心常見的監控對象,例如電力系統、空調系統、網路系統、伺服器系統、應用系統等,以及常用的監控指標,例如溫度、濕度、電力消耗、網路流量、CPU 使用率、記憶體使用率、磁碟空間使用率等。
  • 升級程序 (Escalation procedures):當監控系統偵測到異常狀況時,需要有明確的升級程序,確保問題能夠及時有效地得到解決。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升級程序,包括事件分類、升級層級劃分、升級觸發條件設定、升級流程設計、升級通知機制。課程將強調升級程序的快速性、準確性、責任到人。
  • 報告 (Reporting):及時、準確的營運報告,可以協助管理階層了解資料中心營運狀況,做出明智的決策。本單元講解如何設計有效的營運報告,包括報告類型 (例如日報、週報、月報、季報、年報)、報告內容 (例如營運績效、服務水準、事件統計、容量趨勢、成本分析)、報告格式、報告頻率、報告受眾。課程將介紹常用的報告工具與技術,例如資料視覺化、儀表板、自動化報告系統。
  • 趨勢分析 (Trend analysis):透過趨勢分析,可以從歷史數據中發現潛在的營運風險與改進機會。本單元講解如何進行趨勢分析,包括數據收集、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方法選擇、趨勢圖表製作、趨勢解讀。課程將介紹常用的趨勢分析方法,例如時間序列分析、回歸分析、關聯分析等。
  • 審查 (Reviews):定期進行營運審查,可以檢視監控、報告、控制體系的有效性,找出需要改進的環節。本單元講解營運審查的目的、範圍、流程、方法、頻率。課程將強調審查的客觀性、系統性、建設性。

專案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資料中心專案管理是確保資料中心建設、升級、搬遷等專案順利完成的關鍵。本模組深入探討資料中心專案管理的各個階段、關鍵流程、管理工具,協助學員掌握專案管理的實務技能。

  • 專案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本單元介紹專案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則、流程、方法論,例如 PMI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的 PMBOK® Guide、敏捷專案管理、Scrum、看板等。課程將強調專案管理的系統性、目標導向、風險意識。
  • 專案組織 (Project organization):建立高效的專案組織,是專案成功的基礎。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專案組織,包括專案團隊組建、角色與職責劃分、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利害關係人管理。課程將介紹不同專案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協助學員根據專案特性選擇合適的組織結構。
  • 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專案經理是專案成功的關鍵人物。本單元探討專案經理的角色、職責、技能、領導力,以及專案經理在專案各個階段的工作重點。課程將強調專案經理的溝通協調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團隊領導能力。
  • 專案階段 (Project phases):專案通常分為啟動、規劃、執行、監控、收尾等階段。本單元詳細解說專案各個階段的目標、任務、交付成果、關鍵活動。課程將協助學員了解專案生命週期,掌握各階段的管理要點。

環境永續性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在環境意識抬頭的今日,資料中心的環境永續性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本模組深入探討資料中心環境永續性的重要性、策略、措施,協助學員建立綠色資料中心,降低環境足跡。

  • 永續性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ility):本單元闡述環境永續性對於資料中心營運的重要性,包括節能減碳、降低營運成本、提升企業形象、符合法規要求、善盡社會責任。課程將強調資料中心永續發展的長期價值與戰略意義。
  • 永續性政策 (Sustainability policies):制定明確的永續性政策,是推動資料中心綠色營運的基礎。本單元講解如何制定永續性政策,包括政策目標設定、政策範圍界定、政策內容設計、政策宣導、政策執行、政策評估。課程將強調永續性政策的全面性、可衡量性、可執行性。
  • 環境管理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本單元介紹資料中心環境管理的各個面向,包括能源管理、廢棄物管理、水資源管理、空氣品質管理、噪音控制、化學品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課程將重點講解能源管理,這是資料中心環境管理的核心議題。
  • 能源效率指標 (Power efficiency indicators):能源效率指標是衡量資料中心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工具。本單元介紹常用的資料中心能源效率指標,例如 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DCiE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Efficiency)、CUE (Carbon Usage Effectiveness)、WUE (Water Usage Effectiveness) 等。課程將指導學員如何計算、解讀、改善這些指標。
  • 廢棄物管理 (Waste management):資料中心營運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廢棄物,例如電子廢棄物、包裝材料、辦公廢棄物等。本單元講解廢棄物管理的原則、方法、流程,包括廢棄物分類、回收、再利用、無害化處理。課程將強調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 水資源管理 (Water management):水資源是資料中心冷卻系統的重要資源。本單元講解水資源管理的策略與措施,包括節水技術應用、循環用水系統設計、廢水處理、水資源監測。課程將強調水資源的永續利用、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
  • ICT 設備利用管理 (ICT utilisation management):優化 ICT 設備的利用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本單元講解如何進行 ICT 設備利用管理,包括伺服器虛擬化、儲存虛擬化、網路虛擬化、資源調度優化、閒置資源回收。課程將強調 ICT 資源的彈性調度、動態配置、按需分配。
  • 環境績效衡量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定期衡量環境績效,可以檢視環境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找出需要改進的環節。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環境績效衡量體系,包括環境績效指標選擇、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績效報告。課程將強調環境績效衡量的客觀性、系統性、持續性。
  • 再生能源因子 (Renewable energy factor, REF):再生能源是降低資料中心碳排放的重要途徑。本單元介紹再生能源因子的概念、計算方法、應用情境,以及資料中心採用再生能源的策略與措施,例如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生質能發電等。課程將強調再生能源的經濟性、可靠性、環境效益。

組織韌性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課程將強調設施、設備與耗材供應鏈的穩定性、可靠性、彈性。

  • 治理、風險與合規性 (Governance, Risk and Compliance, GRC):健全的 GRC 體系是提升組織韌性的重要保障。本單元探討如何將 GRC 理念融入資料中心營運管理中,包括建立治理架構、強化風險管理、確保合規性。課程將強調 GRC 的整合性、協同性、持續改進。

治理、風險與合規性 (Governance, Risk and Compliance)

治理、風險與合規性 (GRC) 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支柱,對於資料中心營運管理而言,GRC 更顯得至關重要。本模組深入探討 GRC 的各個面向,協助學員建立健全的 GRC 體系,確保資料中心營運的合法合規、風險可控、治理有效。

  • 管理階層承諾 (Management commitment):高階管理階層的承諾與支持,是 GRC 體系有效運作的先決條件。本單元強調管理階層在 GRC 推動中的角色與責任,包括制定 GRC 策略、提供資源支持、參與 GRC 活動、監督 GRC 執行。課程將引導學員了解如何爭取管理階層對 GRC 的支持,並建立由上而下的 GRC 推動機制。
  • 協調、協作與整合 (Coordination, collaboration and integration):GRC 涉及組織內多個部門、多個流程、多個系統,需要有效的協調、協作與整合,才能發揮整體效益。本單元講解如何建立 GRC 協調機制,促進各部門之間的資訊共享、資源整合、流程協同。課程將介紹 GRC 整合框架與工具,協助學員打破部門壁壘,實現 GRC 的全面整合。
  • 合規性 (Compliance):資料中心營運必須符合相關法規、標準、合約要求。本單元深入探討資料中心營運的合規性要求,包括法規遵循、標準遵循、合約遵循。課程將介紹資料中心營運常見的合規性議題,例如資料保護法規、環境法規、安全法規、服務水準協議等,以及如何建立合規管理體系,確保營運活動的合法合規。
  •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是 GRC 的核心組成部分。本單元講解風險管理的概念、原則、流程、方法論,以及在資料中心營運中的應用。課程將介紹風險管理框架,例如 ISO 31000、COSO ERM 等,以及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應對、風險監控等關鍵流程。課程將協助學員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有效識別、評估、應對資料中心營運風險。
  • 文件管理 (Document management):完善的文件管理是 GRC 有效運作的重要基礎。本單元講解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原則、流程、技術,以及在資料中心營運中的應用。課程將介紹文件管理系統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DMS) 的功能與應用,協助學員建立高效的文件管理體系,確保文件資訊的完整性、準確性、可追溯性。
  • 財務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財務管理是 GRC 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資料中心營運的成本效益與財務穩健性。本單元探討資料中心財務管理的關鍵議題,包括預算管理、成本控制、投資決策、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課程將介紹財務管理工具與技術,協助學員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實現資料中心營運的財務目標。
  • 供應商管理 (Vendor management):資料中心營運通常需要與眾多供應商合作,例如設備供應商、維護服務商、軟體供應商、雲端服務商等。本單元講解供應商管理的重要性、流程、方法,以及在資料中心營運中的應用。課程將介紹供應商評選、合約管理、績效考核、風險管理等關鍵環節,協助學員建立有效的供應商管理體系,確保供應商服務的品質與可靠性。
  • 資產管理 (Asset management):資料中心資產管理涵蓋硬體資產、軟體資產、資訊資產、人力資產等。本單元講解資產管理的概念、原則、流程、技術,以及在資料中心營運中的應用。課程將介紹資產管理系統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AMS) 的功能與應用,協助學員建立全面的資產管理體系,實現資產的有效管理與價值最大化。

CDFOM 認證的考試與認證流程

CDFOM 認證考試是由全球知名的考試認證機構 EXIN 負責執行和頒發。EPI CDFOM 認證考試為閉卷選擇題形式,考試時間為 90 分鐘,總共 60 題複選題。考生需在 90 分鐘內完成所有題目,答對42道題方可通過考試。考試內容涵蓋 CDFOM 課程的所有模組,重點考察考生對資料中心營運管理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認證流程

  1. 報名課程:學員需向 EPI 授權的培訓機構報名 CDFOM 認證課程。
  2. 參加培訓:學員需完成為期三天的 CDFOM 認證課程培訓,課程內容涵蓋上述十一個主要模組。
  3. 參加考試:完成培訓後,學員可參加 CDFOM 認證考試。考試通常在培訓課程結束後立即進行,或由培訓機構另行安排。
  4. 通過認證:考試成績達到合格標準者,將獲得 EPI 頒發的 CDFOM® 認證證書。
  5. 證書續期:CDFOM® 認證證書有效期為三年。證書到期後,持證者需參加續期課程或考試,以維持認證資格。

CDFOM 認證的職業發展與應用

獲得 CDFOM 認證,代表著個人在資料中心營運管理領域的專業能力獲得國際認可,對於職業發展具有顯著的助益。CDFOM 認證持有者,在資料中心產業中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可勝任以下職位:

  • 資料中心營運經理 (Data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
  • 資料中心設施經理 (Data Center Facilities Manager)
  • 資料中心維運工程師 (Data Center Operations Engineer)
  • 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經理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r)
  • 資料中心服務水準經理 (Service Level Manager)
  • 資料中心安全經理 (Data Center Security Manager)
  • 資料中心專案經理 (Data Center Project Manager)
  • 資料中心顧問 (Data Center Consultant)

此外,CDFOM 認證也廣泛應用於企業組織中,許多企業將 CDFOM 認證作為員工能力發展計畫的一部分,鼓勵員工參加 CDFOM 認證培訓,提升資料中心營運團隊的整體專業水平。同時,CDFOM 認證也成為企業在選擇資料中心營運服務供應商時的重要考量因素,擁有 CDFOM 認證的服務供應商,更能獲得客戶的信任與青睞。

CDFOM 認證的未來趨勢

隨著資料中心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企業對於資料中心高可用性、高效率、高安全性的需求不斷提升,CDFOM 認證的價值與重要性將日益凸顯。未來,CDFOM 認證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 認證人數持續增長:隨著資料中心產業規模擴大,對於專業營運管理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 CDFOM 認證的持證人數將持續上升。
  • 認證價值不斷提升:企業對於資料中心營運管理專業能力的要求將越來越高,CDFOM 認證作為國際認可的專業認證,其價值將不斷提升,成為資料中心營運管理職位的敲門磚。
  • 認證內容持續更新:EPI 將持續更新 CDFOM 認證課程內容,以反映資料中心產業的最新技術發展與最佳實務,確保認證內容的時效性與前瞻性。
  • 認證體系不斷完善:EPI 將不斷完善 CDFOM 認證體系,例如推出更高階的認證課程、開發更專業的認證考試、提供更豐富的認證後服務,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員。

結論

EPI CDFOM 認證課程是一項針對資料中心營運管理人員所設計的專業培訓,課程內容涵蓋資料中心營運管理的各個核心領域,具有體系完整、內容深入、實務性強等特點。獲得 CDFOM 認證,不僅代表著個人專業能力的提升,更為職業發展開啟了更廣闊的空間。在資料中心產業蓬勃發展的未來,CDFOM 認證將成為資料中心營運管理專業人士不可或缺的專業資格,助力其在職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常見問答

CDFOM 認證適合哪些人參加?

CDFOM 認證課程適合資料中心營運管理人員、設施管理人員、維運工程師、IT 管理人員、專案經理、顧問等,以及所有希望深入了解資料中心營運管理知識與技能的人士。

CDFOM 認證考試的通過率高嗎?

CDFOM 認證考試的通過率並非絕對固定,但一般而言,只要認真參加課程培訓,充分理解課程內容,並做好考前準備,通過考試的機會還是很高的。

CDFOM 認證證書的有效期是多久?到期後如何續期?

CDFOM 認證證書有效期為三年。證書到期後,持證者需參加續期課程或考試,以維持認證資格。


CDFOM 認證課程的費用是多少?

CDFOM 認證課程的費用會因地區、培訓機構、課程形式等因素而有所差異,具體費用請洽詢 EPI 授權的培訓機構。

CDFOM 認證課程有哪些授課語言?

CDFOM 認證課程的授課語言通常有多種選擇,但是通常要以線上課程或當地培訓機構顯示能提供的語言版本為準。


CDFOM 認證課程有哪些培訓形式?

CDFOM 認證課程的培訓形式主要有線下面授課程和線上課程兩種,學員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培訓形式。

如何查詢 EPI 授權的 CDFOM 認證培訓機構?

您可以在 EPI 官網 (www.epi-ap.com) 上查詢 EPI 授權的 CDFOM 認證培訓機構列表。